原來癌症會遺傳?認識基因檢測守護全家健康!

撰文者: 吳佩琪2025-04-10

癌症蟬聯國人十大死因冠軍數十年,長久以來被視為危害現代人健康的頭號公敵。不過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人們對於癌症的了解越來越多,抗癌利器也跟著不斷進化,包括診斷及治療方式都有不少新進展,尤其是精準醫療與基因檢測的興起,更讓癌症的防治成效突飛猛進。究竟在新興醫療之中,癌症防治有哪些重要突破?又帶來什麼影響?就讓新竹臺大分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敬左為大家說分明!

十分之一的癌症和遺傳相關

癌症時鐘不停地快轉,2022年衛福部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每4分鐘即新增1位癌症患者!相信大家一定很好奇,癌症的成因到底是什麼?自己罹癌的可能性高不高?對此,陳敬左醫師表示,大多數癌症的發生並非單一成因,而是多個危險因子後天累積而成的「散發型(sporadic)」癌症。這些危險因子包括:環境、不良生活習慣、飲食或接觸致癌物等,會誘發正常細胞基因突變,導致癌化。此外,也有一些癌症屬於「家族型(familial)」癌症,成因可能與家庭共同環境、飲食習慣有關,但不一定具備明確的遺傳基因變異。值得注意的是,有大約10-15%的癌症屬於「遺傳型(hereditary)」,也就是癌症患者具有明確的遺傳基因突變,這些基因也有一定的機率代代相傳。近年來,醫師和科學家對於致癌基因的研究越來越透徹,遺傳性癌症的預防和治療也有了重大的進步。

癌症成因與比例

癌症基因可能代代遺傳

「遺傳性癌症患者的致癌基因會有50%的機率傳往下一代,使下一代家族成員罹癌風險大增!」陳敬左醫師舉最著名的遺傳性BRCA基因突變為例,此突變外顯力強(high penetrance),高機率會表現出癌症,在女性尤其顯著:女性終身罹患卵巢癌的機率約為40%-60%、乳癌則約為60%-80%;若男性帶有遺傳性BRCA基因變異,也會提升罹癌風險,如前列腺癌的終生風險為20%至30%不等,比起一般男性風險明顯增加,且其他癌症例如胰臟癌、胃癌等風險也會上升,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注意!遺傳型癌症三大特徵

到底什麼樣的情況,暗示有遺傳性癌症的可能呢?針對非醫療人員的一般民眾,陳敬左醫師歸納出方便記憶的三大特色:

1. 家族成員中有年輕癌症患者:
親友中有人罹癌年紀比一般人年輕十至二十歲左右,例如不到五十歲就罹患乳癌或大腸癌。
2. 家族中有多位相關癌症患者:
遺傳性基因變異常導致相同或相關癌症,例如外婆、媽媽或阿姨都罹患乳癌或卵巢癌,就要小心可能是遺傳性癌症。
3. 同一位患者得了兩種以上癌症:
同一個基因變異可能生成多種相關癌症,例如某位患者同時有乳癌及卵巢癌病史,就可能受遺傳性基因變異影響。

基因檢測釐清是否帶有突變基因

至於哪些人適合做遺傳基因檢測?陳敬左醫師表示,最需要檢測的是癌症患者本人,尤其是和遺傳相關的癌症,如卵巢癌、三陰性乳癌或年輕大腸癌等。若病人檢測出遺傳性基因突變,對治療用藥選擇有助益之外,患者的一等親和二等親也可考慮直接檢查此特定遺傳基因。至於無癌症的健康人,如果家人被診斷出癌症,有沒有需要做遺傳基因檢測?這是一個更複雜的議題,牽涉醫療、心理、與社會等多種層面,受測人也須在事前充分了解檢測的細節與影響,建議至專業醫療機構進行癌症遺傳諮詢(Genetic counseling)。

「基因檢測對於健康的遺傳性基因突變帶原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甚至可能因此改變其命運!」陳敬左醫師指出,若確認健康個案帶有容易致病的遺傳性基因突變,醫師會根據此突變基因的外顯力、相關癌症好發年齡及個案的健康資訊,全面評估後量身制定預防措施。例如,乳癌建議一般女性從45歲起定期篩檢,但若有遺傳風險則建議提前至25-30歲開始;如果已完成生育,甚至在特定情況下可以考慮預防性的卵巢輸卵管切除手術。

新竹臺大分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敬左。

新竹臺大分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敬左。

如何選擇基因檢測類型

基因檢測可以針對遺傳相關的基因群做檢測,也可以根據家族病史檢測特定基因。陳敬左醫師建議可以參考以下重點,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檢測類型:

什麼是次世代基因檢測

近年來「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成為熱門話題,2024年5月1日起衛福部也將其納入健保給付,讓更多患者受惠。相較於傳統基因定序,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可以一次大量、快速進行基因定序。

陳敬左醫師表示,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在現今癌症治療上扮演重要角色,因其可以發揮多重功能:除了可以用血液中的白血球的DNA檢測上述的「遺傳性基因突變」以外,臨床上也很常使用腫瘤組織檢測「體細胞基因突變(somatic mutation)」來提供癌症患者精準治療策略。不過,目前健保並非全額給付,根據基因檢測範圍大小不同,患者需自付的金額可能從數萬到十萬左右不等。

生活好習慣 讓你遠離癌症

門診中常有病友或家屬詢問:「到底有沒有什麼防癌的秘訣?」對此,陳敬左醫師坦言,想要遠離癌症並沒有什麼神奇的偏方,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才是王道,例如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早睡早起、避免接觸菸、酒、檳榔等致癌物,就能有效降低癌症發生的風險。此外,更重要的是「預防勝於治療」,可根據個人狀況,量身打造防癌策略。像是家族中已有遺傳性癌症病史者,就應考慮更早開始癌症篩檢並密切追蹤,萬一有問題才能及早發現、及時處置。陳敬左醫師也鼓勵罹癌病友積極接受治療,與主治醫師和醫療團隊一起戰勝癌症;若病情需要,可透過基因檢測了解是否帶有特殊基因突變或遺傳性基因突變,運用精準醫療提升治療成效,同時維持更好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字級100%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