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十年》歷經兩次開腦手術、左半邊癱瘓,卻依然不放棄生命!一個腦瘤病人的生死告白 2018-04-20醫病平台 0 編者按:一位目前長期定居於美國的腦瘤病人在最近回國定期追蹤時,表示對自己坎坷的命運感到遺憾。想不到在鼓勵之下,他竟能為「醫病平台」寫出這篇令所有照顧過他的醫護人員都以他為傲的文章。我們希望...全文
不看一眼,就要病人抽血驗尿...長庚女醫師:科技有助診病,但「望聞問切」才是基本功夫 2018-01-16醫病平台 0 那天在日本的足利花卉公園有個奇異的聯想,留在心中久久未散,還是把它講出來,不然憋著會對健康不利。且說當天進入那花團錦簇的夢幻園地,很自然地大家時而輕呼讚嘆、時而屏息凝神地陶醉其中。忽然耳邊...全文
為什麼做完檢查不能馬上看結果?一個醫師的告白:12個醫師要分配460台大腸鏡,我們的過勞你無法想像 2017-12-19醫病平台 0 最近拜讀了金魚先生「期待和諧的醫病關係」一文,慷慨的分享了自身在美國就醫的溫馨經驗,同時也描述了最近接受大腸鏡檢查的不愉快經過,對於金先生以病人的角度,提醒醫師要能夠傾聽病人的話語,並期盼...全文
加拿大「安樂死」合法化一年後,改變了什麼?一個安寧病房志工的觀察 2017-12-05醫病平台 0 2016年6月17日,加拿大的新法案Bill C-14公布實施;該法案正式的名稱是Medical Assistance in Dying(簡稱M.A.I.D.),准許病人在醫療人員協助下選...全文
「醫師也要學會適時放手...」回顧八仙塵暴,前台大副院長對「臨終治療」的誠懇建議 2017-11-22醫病平台 1 2015年6月27日八仙樂園粉塵暴燃急救,台灣整形醫學及加護病房照顧嚴重燒傷病人,展現了國際讚譽的醫療成果。其中一小部分雖然沒有救回病患,但是減少病人及家屬的痛苦掙扎,以及醫療人員從科學...全文
「走出診間就對我視而不見...」一個重度憂鬱女孩告白:願意脫下醫師袍,和我一起去看海,才是關心病人 2017-11-01醫病平台 0 在一個瀏覽網頁的瞬間,連結進入這令人驚訝的「醫病平台」,此時此刻,我於精神科治療重度憂鬱症伴隨邊緣性人格障礙已有6年之久。這6年期間,從一開始的民間身心診所就診,而在回診近一年後,因情緒...全文
「為何面臨死亡還可以笑得這麼開心?」一個60歲癌末病人臨終前這麼回答...答案值得每個人學習 2017-10-25醫病平台 0 值班的日子,我才踏進安寧院的大門,就見到金柏莉臉色凝重地由二號房間出來;一看到我就急急向我招手。 金柏莉是二號房間病人珍妮的妹妹。當卵巢癌末期的珍妮還在溫哥華總醫院的安寧病房做疼痛處理時,...全文
老年父母照顧失能子女的悲歌》心臟病父親淚訴:萬一有三長兩短,誰來照顧50歲智障兒? 2017-10-16醫病平台 0 看了蔣理容老師的〈火車火車過山洞〉一文,心裡有莫大的感觸。蔣老師是一位令人敬佩、為音樂教育、台灣文化與社會關懷奉獻良多的音樂家,她曾在【醫病平台】多次執筆,寫出感人的醫病互動。她最近這篇...全文
台大醫師:實習時幫癌症病人抽血,下針2次都失敗...他已經很虛弱了,卻對我說「沒關係,你再試一次」 2017-10-11醫病平台 0 拜讀名作家邱斐顯女士上週所寫的「實習醫生與病患的夢魘」,心中的感觸澎湃洶湧,久久難以平復,邱女士當年接受治療所承擔的身心煎熬,讓我回想起一位曾鼓勵過我的貴人。 時間回到1996年六月,我在...全文
接礦工病友回家照顧、自掏腰包為病人買棺材...》50年代兩位老醫生給病人家屬的感動 2017-09-13醫病平台 0 在我追述基隆港都兩位老醫生的事蹟之前,容我先提及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的一句名言:「我是想要存活下去的生命,與周遭想要存活下去的生命,一起存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