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海鮮 一定要看的10個購買指南

撰文者: 邵廣昭2013-06-11

全世界的海鮮指南

挽救日益枯竭的漁業資源,主要的方法有限漁及復育兩種。限漁又包括:

1.投入管理(限時、限地、限漁法、限船)
2.產出管理(數量、体型、效率、漁獲)
3.綜合管理(配額,如責任制漁業)

劃設海洋保護區(Marine Protected Area, MPA)或保留區(禁漁區) 其實是最簡單、最經濟、最有效的限漁及復育資源的方法,比起仍有爭議的投放人工魚礁,以及成效評估困難的種苗放流更好。

但由於「限漁」或「慢漁」常被認為會影響許多人的生計,故不易推動,而MPA之 劃設及落實有效管理又不如預期,因此近年來保育團體開始積極推動「生態標章」制度,希望從消費者自己作起,依據「海鮮指引」來買對的魚、吃對的魚,鼓勵只 吃符合永續的「綠色海鮮」,包括「底食」及「素食」等運動,加強海洋保育之宣導教育,希望每個人均能由日常生活中來協助海洋保育。

其實消費者在逛超市和上館子時所做的決定,就會對海洋多樣性產生直接的影響。因為目前我們所購買的水產品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合乎永續理念的,但輿論壓力出現後情況應會逐漸改觀。因此,消費者也應要有覺醒,畢竟「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全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瑪(Wal-Mart)已從2011年開始,只販售經海洋管理委員會(MSC)所認證符合保育的魚類。魚柳之領導品牌「鳥眼」,目前採購的魚類產品中也有三分之二是合乎永續標準。速食店龍頭麥當勞在其麥香魚中,只採用資源量及漁法永續的阿拉斯加狹鱈等。

全世界已有19個國家製作該國的海鮮指引,並放在全球海鮮指引網站上供查詢,此網站專為行動上網設計,將海鮮產品分成建議勿吃、想清楚再吃、及建議可吃的三大類。饕客們可在餐廳點菜時,使用手機查詢所在國家地區適合的海鮮。

進入全球海鮮指引網站,讀者可以直接點選所在國家的國旗圖示,然後點選魚名,接下來會有三種圖示分別表示:

建議勿吃建議勿吃

想清楚再吃

建議可吃

台灣的海鮮指南

購買海鮮時,建議依循以下原則:

1.養殖魚 > 海洋捕撈魚(野生魚類已經越來越少)。
2.常見種 > 稀有種。
3.銀白色魚種 > 有色彩的魚種。
4.迴游種 > 定棲種(前者種類少數量多)。
5.泥沙棲性物種 > 岩棲性物種(後者種類多數量少)。
6.不買長壽的掠食性魚類(重金屬含量高)。
7.不買養殖的蝦、鮭、鮪(其餌料為魚粉或下雜魚)。
8.購買養殖的吳郭魚、鯉魚(其餌料為植物性餌料)。
9.購買食物鏈底層的海鮮—底食原則。
10.不買非使用永續漁法撈捕的漁獲。


本文為中院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撰寫之「海鮮指南」(原文編撰於2010/12/19編撰,廖運志2011/12/15修訂),為了挽救日益枯竭的漁業資源,在享受海鮮美食之前,先參考這份指南上的選購原則,一起來保護海洋。全文請點選這裡閱讀。

《延伸閱讀書目》

  • Sylvia A. Earle(2004)王惟芬譯(2008)《挑戰海洋盡頭-行動議程》五南出版社
  • Taras Grescoe(2008) 陳信宏譯(2009)《海鮮的美味輓歌:一位老饕的環球行動》時報文化出版
  • 邵廣昭(2000)《藍色運動:尋回台灣的海洋生物》 聯經出版社

※本文獲「上下游新聞市集」授權轉載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