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老母親的願望:孩子,別讓我在安養院孤獨等死
去年底,日本傳出殘忍的老人養護機構趕人事件,理由竟是,住在養護機構裡的老人「活太久」,養護機構不堪虧損,只好要求老人遷出。老人們當初入住時付了一大筆入住金,還按月繳納房租,但因住齡超過十年以上,仍舊被驅趕。
日本的長期養護機構發達,日本政府調查報告指出,每年有42萬名老人申請入住,最短排隊一年半,最長11年。但入住後,卻可能面臨長壽帶來的被驅逐,晚年仍無法安心。哪裡才是得以「平穩死」的棲所?是近年日本社會思考的課題。
自宅臨終者表情不一樣
日媒之前報導一則動人的在宅平穩死案例,一對住在兵庫縣尼崎市的松田母子,母親80歲、兒子55歲。母親想在自宅中安享終年,多次說服兒子後,4年來接受地區診所醫師長尾和宏居家安寧療護。松田媽媽透露,選擇在家終老,除了可以讓兒女就近探望外,「如常的生活環境與生活習慣,可以較不慌張地面對死亡。」
去年8月,松田媽媽的最後一晚,是呼喚兒子說想吃布丁,吃完布丁後便安然入睡。直到翌日兒子探望時,母親已經在睡夢中死亡,神情平靜。
1995年開業以來,已經送走700位在自宅平穩死老人的長尾和宏,近年以寫部落格、出書等方式,推動居家安寧。他向媒體表示,「終末期的延命治療只會增加病人的痛苦,卻不一定可以延長生命,甚至也曾出現縮短生命的案例。」
他從臨床案例中觀察到,家中接受治療的病人的表情,和在醫院裡接受治療的病人的表情完全不同。在家裡迎接死亡的老人,直到最後一刻都可以聽喜歡的音樂、吃喜歡的食物、喝點小酒娛樂,還能呼朋引伴聊天,自由地呼吸。
相反的,「在醫院裡的老人,眼神充滿對死亡的恐懼,了無生氣。」長尾和宏說。其他提倡居家醫療的日本醫師也都認為,「臨終前的元氣」十分重要。
1
2
單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