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老是把我當外人,該怎麼辦?
孩子國中了,但是女生就是跟男生不一樣,敏感而細膩,這個年紀的男孩常依然停留在「赤子心」的階段。尤其長得不錯,有些男同學開始若有似無地愛慕,讓她談起話題來,早熟又如同飽經世故。
事實上,家長常常忽略這樣孩子的需要。她雖有類似大人的形體與言語,情緒上的感受與認知上的邏輯,都能跟得上大人的對話。然而,她終究人生經驗不夠,基礎薄弱,自我概念也不穩定,我們表面上要尊重她像大人,心裡要認知她依然需要非常多像對待孩子般的關懷。
她告訴我,奶奶重男輕女。自從弟弟出生之後,自己就被冷落,尤其弟弟小她一大截,更是受大家疼愛。她也愛弟弟,但是她難免受到不公平對待的影響,因此對弟弟有時會生氣。
當家裡的大人,連基本的公平都不想維持,對被寵愛的孩子來說,也不見得有利。弟弟犯錯,大家都笑笑得帶過;她犯錯,就會被好好罵一頓,特別是奶奶的口一開,常常叨叨念念一大串,重點常是她不夠成熟。事實上,她在家要負責洗米、煮飯、洗衣、曬衣,雖然還不會燒菜,但也比同儕負擔的家務多很多了。奶奶似乎維持著傳統長女如母的觀念,對國中女孩有許多要求,總是不滿意。
弟弟天真,又有點白目,個性其實不壞,但是仗著大家對他的包容,有時候對姊姊講話也不太客氣。還好姊姊聰明,大家都在的時候按兵不動,等到私底下再表達她的不滿,所以弟弟還算管得住。
爸爸是工人,下工之後,又喜歡去喝酒聊天,所以拿回家的家用不多。也因此,媽媽常要出門工作。她喜歡媽媽,是她在家裡最聊得來的人,但是,她又有時候會對媽媽有點不高興,畢竟媽媽不在,奶奶就會盯姊姊要完成家務。
「這樣她(奶奶)就不用自己做了!」國中女孩帶點怨氣地說。
她形容奶奶,好像是一個壞女人一樣。事實上,根據我片片段段的了解,還原奶奶的個性,就是一般傳統的台灣女性,沒真的那麼差。在爺爺還沒過世之前,奶奶就是個小女人,爺爺說什麼就照做。因為爺爺看得世面多,對媳婦也好,雖然兒子不成材,但爺爺出來主持家裡的大小事,四平八穩,很受家庭還有街坊的敬重。
奶奶是有些不好的習慣,像是常會偷看到家裡的信件。姑姑以前住在家裡的時候,常會抗議,奶奶說:「如果沒做壞事,為什麼怕被人家看?」
奶奶是全職家庭主婦,每天守著家,個性有些不安全感,很在意自己的自尊。爺爺在晚年身體不好的時候,開始進出醫院,奶奶的不安全感更深,情緒也隨著壓力越來越控制不住。姑姑受不了奶奶的脾氣,就搬離家,奶奶更氣,這股氣直接衝擊到的,就是這個國中女孩。
「其實,家裡面,我跟奶奶相處的時間最長。我剛開始也會希望,奶奶喜歡我…」國中女孩眼睛空洞地好像看著遙望遠方,「後來,就不抱期待了!」
我還沒說話,國中女孩就說到她媽媽的狀況。
「我媽也說,嫁進來這麼久,爺爺是真的把媽媽當女兒看,但奶奶還是把她當『外人』,這種感覺在爺爺過世之後越來越明顯。我爸在外面好像有曖昧的對象,奶奶就跟我媽說,是我媽沒有好好照顧她兒子(我爸)才會這樣!」
國中女孩說到這,還特意壓低音量。因為門沒緊閉,媽媽還在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