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跑鞋就是「打赤腳」?一張圖看懂「穿鞋V.S不穿鞋」的運動傷害
在人類演化的過程裡,為了追捕獵物或是逃離猛獸,足部自然演化成為能跑、能跳的樣子。然而在科技與文化的進步中,人們慢慢地穿上了鞋子。那麼,穿著鞋子跑步、跟用天生的赤足來跑步,對下肢會有什麼影響呢?
許多人都有這個經驗,當用赤足跑步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會用前腳掌著地;而穿上鞋子後,不自覺地會變成足跟先著地。
足底構造 VS 鞋底構造
這是因為人的足底構造,在前腳掌的地方有一塊脂肪墊,赤足跑的時候,自然會用肉墊的部分著地來吸收衝擊力,足跟的部分雖然也有一小塊脂肪墊,但不如前腳掌來的厚實,人還是會習慣避免使用足跟來受力。
而現在的運動鞋,通常會在足跟的部分加強避震能力及腳踝周圍的包覆性,以減輕來自地面的震盪及減少腳踝扭傷。所以跑者在穿鞋跑步的時候,反而會利用鞋子腳跟避震的優點,自然變化跑姿,使用腳跟著地。
《天生就會跑》的問世讓許多人認為,穿著鞋子跑步是造成腳部運動傷害的主要元凶,從沒看過羚羊或是獵豹有運動傷害,牠們奔馳的速度更快、距離更遠;但過了一段時間,赤足跑的人發現,赤足跑步同樣無法免除運動傷害的侵襲。那麼運動傷害的成因到底是什麼呢?
腳跟與前腳掌著地受力比較
穿著鞋子跑步
主要使用腳跟著地,足底受到的力量直接經由小腿向上傳遞,由膝蓋及大腿吸收衝擊力;而無法吸收的部分,會繼續向上傳遞到髖部、脊椎。另外,天生的減震機制因跑鞋取代而退化。因此,由腳跟著地的運動傷害通常是骨應力性骨折、脛骨骨膜炎、髕骨關節痛、足底筋膜炎等。若膝蓋沒有彎曲緩衝,還會因震盪過多導致暈眩的症狀。
赤足跑步
為了使用前腳掌著地,小腿用力、腳踝蹠曲,並配合身體的前傾使重心往前;這樣的動作會使足跟與踝關節韌帶的受力增加。於是,在跑友間,跟腱及阿基里斯腱的受傷病例也逐年增加。
由此可見,穿鞋與否並不是運動傷害發生的主因,主要還是跑步時的不良動作跟週邊肌肉使用不足造成的傷害。所以,不管是穿跑鞋或是赤足,最重要的還是不能讓肌肉太放鬆去被動受力;並注意跑步的姿勢不要太僵硬,讓肌肉與關節有足夠的活動度去緩衝。
最後,不管用什麼方式跑步,可以跑得輕鬆最重要。如果刻意去要求前腳掌著地或是腳跟著地,反而會失去跑步的重心,造成不必要的加速或急剎,跑姿也會不知不覺產生改變,受傷的機率會大幅提升。
歡迎和我們一起來運動!
這裡有跑步賽事、照片、成績、新聞、新知
運動筆記 你的運動夥伴。
http://www.sportsnot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