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濫用的真相》醫師的苦衷:病人都要求速效...不這麼做,診所會倒阿!
今天又有診所因用類固醇治療感冒病人而上新聞:「揭開『神醫』真相 竟用類固醇治感冒」
台灣醫界盛傳,有診所醫師為了追求速效以及高人氣,居然用「美國仙丹」類固醇替病患治療小感冒,真的如此嗎?東森新聞實地走訪新北市三重、蘆洲一帶,網友口耳相傳的神醫,據說這些醫生開出的藥,只要吃個1、2次,感冒立刻痊癒,記者化身成病患,分別前往三家診所看病拿藥,結果赫然發現,三家診所開出的藥物裡面,通通都含有「類固醇」,有的診所甚至還瞎掰類固醇的藥名企圖魚目混珠。
這樣的新聞,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分析。
1. 診所在感冒病人使用類固醇,是賽局競爭的結果
目前健保對診所的診療費用給付,依據不同的狀況有不同費用,但是簡單來說,一個病人大約是在320元上下。因此如果照某些從美國歸國的醫師的理念,一個小時看兩個病人,一天8小時,一個月25天,這樣一個月診所的收入是320元x2個病人/小時x8小時/天x25天,總共128,000元。而一般診所的裝潢費用大約在100萬至200萬,分10年分擔,一個月約8,333到16,666元的折舊費,診所房租從2萬(鄉下)到8萬(都市區)不等,一個診所算入護士輪休,至少需2個護士,月薪加年終,可估一個月24,000~26,000元,加上水電一個月至少5,000元起跳,一個月診所就需支出81,333到153,666元間。也就是說,如果一個診所醫師如果真的照書上寫的一小時看2個病人,那他的診所就準備面臨倒店狀況。
在這種低健保給付狀況下,診所為了生存競爭,就朝衝病人量的方向進行。而病人量最好衝的,就是感冒病人,小孩平均一個月0.5次至1次的感冒可能,大人一年平均大約也會1~2次的感冒。也因此,診所衝高感冒病人的看診量,就是很合理的選擇。
看感冒是每個醫學院畢業的醫學生都會看的疾病,只要排除掉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細菌感染,基本上感冒不給藥也會好。然而,民間又常常以感冒的是否快速好當作診所醫術的指標。在這樣的思維之下,診所使用類固醇來讓病患快速恢復精神,讓病患覺得醫術很好,就成為診所的老主顧。
使用類固醇,會變成惡性競爭,當這個地區大部份的病人都跑去使用類固醇的診所,而不使用類固醇的診所因為病人量過少而無法生存,就會導致狀況更進一步惡化。
這種狀況,衛生局固然可以靠罰款等方式處罰診所,但是類固醇在短時間的使用很難看出副作用,加上砍頭生意有人做,賠錢生意沒人做的基本原則,還是會有診所為了生存下去而使用類固醇。
(PS: 這並不是說所有診所都在使用類固醇,而是類固醇的使用,對於診所業績有很大的誘因。有很多診所仍然是靠著醫療專業在治療。)
下圖是使用賽局理論來分析,可看到,對於A診所和B診所來說,使用類固醇都有相對比較好的結果。也因此,這導致基層的診所,有許多靠著使用類固醇和看感冒出名。
要改變這樣的賽局,基本上就是得去修改遊戲規則,包括提高診所的給付(可以拉高對其他慢性疾病和特殊疾病的給付,讓診所不需要看感冒也可以不倒店),使用嚴格的懲罰機制等等。光靠道德的宣傳,其實改變不了什麼。
2. 類固醇的使用問題
類固醇類的藥物其實就是腎上腺皮質素的類似物,透過使用類固醇,可以提升病人精神,還有治療許多與發炎有關的疾病,以及改善疼痛,過敏反應等好處。也因為他的使用效果顯著,所以才會有美國仙丹的稱號出來。但是類固醇的使用,容易導致骨質疏鬆,骨折風險增加,免疫力下降,血糖上升等副作用,也會導致身體本身的腎上腺功能下降。
小孩使用類固醇的影響,因為經驗不夠多,所以我沒有辦法做太多建議。而成人部分,短期使用類固醇,的確對於病人精神狀況等會有改善,也不太會有長期使用的副作用(除血糖上升外)。雖然類固醇不會上癮,但是許多老人因為慢性的疼痛問題,逐漸仰賴類固醇來止痛,而造成慢性的副作用產生。
因此,類固醇在使用上,的確是雙刃刀。善用類固醇,可以改善病人許多症狀,提升滿意度,但是過度使用,又會造成病人的併發症產生。
3. 林燦城醫師的話聽聽就好,別太認真
林燦城醫師是醫學院畢業,完成腎臟科專科醫師之後,修了中醫學分後變成中西雙修的醫師。雖然他有著中西雙修的知識,但是他的錯誤地方也很多。譬如他為了宣傳抗生素使用與中耳炎的關係,放上了中耳炎照片卻被洪浩雲醫師踢爆中耳炎的照片是正常的耳膜,沒有中耳炎(那他在治療什麼?)。
我的文章也曾指出他把偽麻黃素(Pseudoephedrine)和B腎上腺促效素搞在一起亂扯的錯誤。如果一個醫師連這兩種藥都搞不清楚還想藉此紅,這樣他的實力到底如何真的該多加思考。
本文獲「小黃醫師的隨手筆記」授權轉載
長庚大學醫學系
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專科醫師
現職:雲林-土庫台全診所醫師
曾任:嘉義長庚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