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癌症」腎臟癌,腰痛、血尿已晚期!第一名泌尿科醫師:腎臟癌的救命關鍵
攝影:吳佩芬(版權所屬:良醫健康網)
近年來,不少名人紛紛傳出罹患腎臟癌,包括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法鼓山聖嚴法師先後都因腎臟癌併發多重器官衰竭離世。亞都麗緻總裁嚴長壽更因為腎臟癌失去一顆腎臟,比較幸運的是,連勝文於2009年發現罹患早期腎臟癌,在台北榮總進行「腎臟癌之部分腎切除手術」,病情穩定仍在持續監控追蹤中。
台北榮總的張延驊醫師是「腎臟癌之部分腎切除手術」領域的佼佼者,他所累積的病例數全台第一,在《良醫健康網》近4萬多名網友的票選中,獲選為「泌尿外科」第一名好醫師的評價。
「沈默癌症」腎臟癌,等到腰痛、血尿已是晚期
腎臟癌好發於60歲以上,男性發生率是女性的1.75倍,全球腎臟癌盛行率每年以1.5~5.9%的速度成長,原因不明,可能與基因突變和外在環境因素相互作用有關。
腎臟癌和大腸癌、乳癌、攝護腺癌等都可歸為和飲食有關的癌症,腎臟癌的風險因子除了抽菸外,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等都有相關。也許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罹患腎臟癌的病患有年輕化的趨勢,在張延驊的門診中,以往腎臟癌病人平均發病年齡為65歲,但近來求診病人中不乏20~40歲的年輕族群,最年輕的個案才10多歲。
被形容為「沈默癌症」的腎臟癌,罹病早期的症狀不是很明顯,可說是無聲無息,很容易被輕忽,等到出現明顯的血尿、肚子摸到腫塊、腰痛等,大多已經是癌症晚期了。
張延驊指出,腎臟癌早期病人只要以外科手術切除腫瘤病灶,即可達到治癒的療效,不需要藥物治療。到了癌症晚期,除了儘可能將罹癌的腎臟及可以切除的轉移病兆手術切除以外,無法以手術切除的腫瘤則有賴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及免疫療法。但只要病患體力及心肺功能可以承受手術風險,還是建議「能切除病灶就盡量切掉」,腎臟癌病患手術後的5年存活期依診斷時的期別(腫瘤侵犯的程度)1至4期分別為95%、88%、 59%及20%。
進行腎臟癌手術,尤其是侷限性的腫瘤,大多建議儘量保留腎臟組織,而非摘除整顆腎臟,因為多保留健康的腎臟組織,腎功能相對能維持較好,也可以減輕另一顆腎臟的負擔,避免長期腎功能不良的併發症。
癌症開刀手術是救命,美觀不是重點
腎臟癌手術可依腫瘤大小、位置,考慮進行剖腹、傳統腹腔鏡或達文西機器手臂腹腔鏡手術治療。後兩者標榜的是傷口小、對病人肌肉筋脈傷害小,比起一般腹腔鏡,達文西機器手臂可以完成比較複雜、位於人體深處的腫瘤切除手術。傳統剖腹手術可能會留下一條長達8~10公分的疤痕,腹腔鏡卻只有切開皮表3、4個直徑1~2公分小孔所留下的痕跡,省去剖腹較大傷口的恐懼。
身兼台北榮總手術室主任及機器手臂工作小組召集人的張延驊指出,「不管是剖腹、傳統腹腔鏡手術,還是達文西機器手臂腹腔鏡手術,癌症病情的控制才是最重要。只要費心,選擇任何術式都可以將癌細胞拿乾淨;沒拿乾淨,放任癌病復發、轉移,進行所謂標榜傷口小的微創手術,一點意義也沒有。」
腎臟血流豐富,進行部分腎切除,需要在阻斷血流的狀況下,要搶短在缺血時間30分鐘內完成手術,因此,手術時間控制很重要。相較於腹腔鏡手術,傳統手術不經腹腔,除了可避免術後腸道的併發症,也可使用脆冰降溫延長缺血時間至60分鐘,更能精確掌握時間切除及修復較複雜的腫瘤切除手術。更何況,開腫瘤手術,癌細胞沒有切乾淨,或是手術中不慎讓癌細胞跑到腹腔其他部位,都會提高癌症復發的風險。因此,張延驊的腎臟癌部分腎切除目前仍以剖腹切除手術為主,而且對有些病人而言,進行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的自付差額費用是很大的負擔。
張延驊指出,當腎臟腫瘤細胞長到大血管,需要做全腎及癌細胞蔓延的瘤栓一併切除時,靠腹腔鏡要清乾淨,耗時又吃力,清不乾淨的機率很大。現在的年輕醫師大多朝腹腔鏡發展,卻較少有機會學習傳統剖腹手術,以致裹足不前。不少醫師在遇到較嚴重複雜的病例,乾脆轉診給張延驊處理。
張延驊指出,「微創手術的精神標榜的應該是器官的保留為主,皮膚外表傷口小,是以美觀為出發點,只是傷口表層的微創。如果只強調外表傷口小一點,卻摘除了全腎,就失焦了。需要救命的癌症切除手術,除了要把癌細胞切乾淨,還要考量到減少身體器官的傷害,儘量保留器官功能的完整,這才是微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