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閩南語,卻愛上鄉土劇...一個外省老太太:看戲裡的人過得那麼慘,就會覺得自己比下有餘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電視」這個東西在家庭裡扮演的角色。當然,在有了智慧型手機之後,電視的角色有了很大的改變,對年輕人而言,它已經不再那麼受寵了,它已經被更吸睛的3C產品取代了,但是,對年長者而言,狀況並未改變多少。
臺灣在1962年進入電視時代,那時我還在念小學,看到電視機裡面有人說話、唱歌,我以為那是一群「小人國」的人,只不過住在叫做「電視機」的盒子裡。
陪伴在身邊的是電視機?還是家人?
每天一開機,他們就會出來表演,等晚上國歌唱完後,那些小人物就要回去熄燈睡覺了。我當時以為電視機是個「活的東西 」,它有自主性,也懂得表達自己。
慢慢幾年過去之後,我的知識越來越多,我知道那些唱歌跳舞的人,其實不住在那盒子裡,又過了若干年,電視收播也不再唱國歌了。不過,即使過了半個多世紀,而且我自己也曾經有20年的時間是「廣播電視從業人員」,了解很多製播節目的來龍去脈,但我依然覺得「電視是個活的東西」,它的背後有無數人在操作,它擁有能力,對人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我父母親的家通常只有他們兩個人在,我偶爾回家時算三個,但始終保持三臺電視,意思是「一人一機」,父親在家的時候只看新聞、政論節目,絕不看任何戲劇節目;母親只看戲劇、做菜和保健節目;而我,大部分的時間在看動物星球。
從中午到晚上家裡通常只有三臺電視機各自發出聲響,三個人之間卻很少交談,彷彿這些人真正的伴侶是電視機。人,只是室友而已。
我母親在70多歲時,很愛看鄉土劇,那是一個很耐人尋味的狀態。
▲母親年長後迷上了鄉土劇,一邊看、一邊罵。(圖片截取自民視戲劇館youtube頻道)
不懂閩南語的外省老太太,為什麼愛上鄉土劇?
一個不能完全聽懂閩南語的外省老太太,只是靠著字幕,就能長達數年的追著鄉土劇。每次我回臺南,看到電視裡上演的都是哭哭啼啼的恩怨情仇。
我問母親:「你看了不煩嗎?人生已經夠多苦惱,看個電視,本來是為了休閒,何必每天都是呼天嗆地的呢?」
我媽說:「唉呀,看戲裡的人過得那麼慘,就會覺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啦!」
有段時間,我弟媳也跟著母親看那些戲,每天晚餐後,兩人備好手帕,開始煲劇,終於有一天,我弟弟很正式的跟他老婆說:「不要再跟媽一起看那些戲了!」
弟弟的理由是,鄉土劇中有一個很主要的議題,就是「婆媳糾紛」,還有妯娌小姑之間的明爭暗鬥。我弟弟總覺得:「本來我們家婆媳之間相處很好的,但那種戲看多了,人都變得複雜起來了,沒事找事,影響家庭和諧! 」之後,母親還是持續看了一兩年,直到自己覺得膩了才停止。
在那幾年的時間裡,我有注意到家人之間的互動顯露出一些獨特的訊息。父親最討厭看人哭,他每次要去洗手間,都會經過母親的電視機,對於那些哭哭鬧鬧的劇情,他不掩飾地露出嗤之以鼻的表情。而其他的人,也沒興趣,都是匆匆經過,鮮少有人願意停留一下。
我想母親對於沒人有興趣與她一起「眾樂樂」,心情上是感到孤寂的。
當我看她癡迷的盯著電視,我想那種「窺視別人的悲劇來紓解自己的壓力」,對當時的她來說,誘惑力是難以抵擋的。
就像父親能夠從某種政治傾向的名嘴口中,聽到他討厭的政黨被痛貶,心中對政局的不滿就能得到紓解,兩個人的道理其實都是一樣的:人可以從「看似非常不愉快」的場面裡得到某種快感,壓力得以略為釋放。
電視機在家庭中的地位從來不只是一個機器而已,電視機裡沒有住著人,但是螢光幕後面有非常龐大的人數,透過各種節目設計來影響,來操控著我們,只是大多數人不想深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