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醫師都跳出來反對!「自費醫材訂上限」對你有什麼影響?急診醫師用「抗生素」故事揭恐怖後果
健保署為打擊收費亂象,日前公布共有8大類、352項醫材訂定差額收費上限,此標準將從8月起生效,實施後將有高達8成9的健保部分給付醫材,醫療院所收取的差額上限均要調降。
對此政策的發布,許多醫師和醫療院所均表示反彈,批評健保署未採納醫療院所意見,就直接擬定政策,壓縮醫療院所經營空間與彈性。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更在臉書上發布對此事看法...
【醫療,齊頭式平等的小故事】
有一種抗生素,是治療兒童嚴重感染症最後一線藥物,也就是俗稱「救命藥」之一,幾年前過了藥物專利期,開始出現學名藥,因為健保給付相同成分藥物的價格相同,學名藥的成本價遠比進口原廠藥低,藥價差當然也比原廠藥大,所以一些理所當然的變化也接連發生。
首先,站在經營的角度,醫院都想引進成本較低的學名藥取代原廠藥,但醫師認為此種抗生素主要用在性命垂危的兒童身上,大多反對引進學名藥,堅持保留原廠藥,有些醫院採納醫師的建議保留原廠藥,有些醫院讓原廠藥和學名藥並存,有些醫院直接踢除原廠藥只保留學名藥。
當然,學名藥標榜經過研究證實和進口原廠藥療效相似,但醫師都知道,對於極重症病人,學名藥的研究相對不足,臨床上使用效果就是有差,使用原廠藥的病人明顯有較好的反應。
只保留原廠藥醫院的醫師,雖然可以放心治療病人,但不時要面對醫院想要引進便宜學名藥的企圖,承受壓力守住底線;原廠、學名藥並存醫院的醫師,不敢使用學名藥治療嚴重感染症兒童,則可能接受醫院的「關心」,被檢討學名藥使用比例過低;只保留學名藥醫院的醫師,沒有原廠藥可以使用,但為了病人的安危,常會加上第2種甚至第3種抗生素確保治療效果。
原廠藥廠商遭受極大的議價壓力,因為學名藥的低成本價就擺在那裡,不斷被醫院要求降價,當利潤不斷被壓縮,開始逐漸放棄台灣市場,若真的完全撤離,重症兒童最後只剩低價學名藥可以選擇。
齊頭式藥價苦果這幾年已然發生,許多國際藥廠直接放棄台灣市場,在台灣有錢也買不到品質較好的原廠藥,現在連不影響健保支出的自費醫材也要採取齊頭式價格管理,品質好、價格高的醫材將在台灣消失,除了減少保險公司的給付支出外,醫療共產化的結果,最後有誰能真正受益?
本文獲謝宗學醫師授權轉載,原文見此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陳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