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虔熙
孩子皮膚乾燥就抹乳液,是對的嗎?天母名醫張虔熙教你,一次破解3大幼童皮膚照護迷思
當孩子出現皮膚紅、癢等問題時,抓不停又破皮,還可能會引發感染,孩子不舒服又哭鬧、睡不好,甚至還會影響日常生活。小兒科醫師張虔熙在門診發現,最常見的孩童皮膚問題,包括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及尿布疹。這些皮膚問題其實只要配合用藥,做好皮膚護理及清潔,都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破解異位性皮膚炎照護迷思
張虔熙說,最常碰到的孩童皮膚問題是異位性皮膚炎,這也是父母最擔心的。異位性皮膚炎有70%~80%在5歲前發生,而好發部位會出現在手肘、膝蓋等皺摺處與臉頰。
為什麼會引發異位性皮膚炎?張虔熙解釋,原因有二:基因與過敏原。基因因素:假使一對雙胞胎,其中一名為異位性皮膚炎,而另一名也會有75%機率會異位性皮膚炎;另外,若父母都患有異位性皮膚炎,而孩子也有一半機率罹患異位性皮膚炎。過敏因素:過敏原包括花生、巧克力、帶殼海鮮等食物,以及居家環境不清潔,例如塵蟎、灰塵等都可能引發過敏。
迷思一:異位性皮膚炎抹抹藥就會好
有些父母以為異位性皮膚炎只是一般的皮膚問題,抹抹藥就會好,張虔熙說,異位性皮膚炎通常要花1、2個月的時間控制,若沒有照顧好,不但會形成「面具臉」,而且孩子長大後還會有近5成的機率演變為氣喘,因此一定要妥善的控制。
迷思二:乾燥就抹乳液
張虔熙解釋,不少父母認為異位性皮膚炎是乾燥引起,因此幫孩子塗抹乳液舒緩。雖然乾燥會讓異位性皮膚炎加劇,但其實父母替孩子塗抹乳液或凡士林的方法錯誤,這也是在門診中常見的問題。
張虔熙提醒,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在夏天與冬天的保養方式不同,有不少父母會直接塗抹乳液或凡士林在孩子的皮膚上,而忽略了夏天容易流汗的問題,導致汗水刺激皮膚,讓孩子的皮膚更癢、更不舒服。
尤其夏天要幫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塗抹保濕乳液、凡士林前,記得先擦乾汗水或先清洗皮膚並擦乾。張虔熙建議,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父母可以挑選含燕麥等專用保濕乳液,來保護孩子的皮膚。另外,冬天因皮膚易乾燥,更要塗抹保濕乳液保護皮膚。
在治療上,輕微的患者,醫師會開給類固醇藥膏塗抹,若嚴重到皮膚出現傷口時,則需搭配口服抗生素或抗組織胺服用。
異位性皮膚炎和蕁麻疹,一樣嗎?
至於有些家長會將異位性皮膚炎與蕁麻疹混淆,張虔熙說,蕁麻疹任何年紀都有可能發生,且和異位性皮膚炎不同的是,蕁麻疹全身都有可能出現,主要症狀是皮膚腫脹、局部熱,但不會出現皮屑,引發原因除了灰塵或飲食等過敏原,情緒壓力也可能引起,在蕁麻疹治療方面,通常口服抗組織胺後,一週內就會緩解。
迷思三:吃藥就可以控制病情
張虔熙發現,許多家長忽略居家環境清潔的重要性,過去曾有一位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6歲患者,臉部、手肘皮膚因搔癢反覆搔抓、皮膚結痂,也形成了典型的面具臉,看上去表情僵硬,就診後除了開立口服藥物與藥膏塗抹,並提醒父母保持家中環境清潔、清除塵蟎,以及避免食用過敏食物。
治療2週後,家長帶著孩子回診說,「吃張醫師開的藥就不癢了,孩子3年來沒有睡那麼好過。」張虔熙認為,每位醫師開的藥物均屬於常用藥,關鍵應是「家庭照護」,他經常花很多時間向父母進行完整的衛教,讓他們了解不只是配合用藥,還要妥善塗抹保濕乳液、清除過敏原等等,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張虔熙也提醒,家中床單、枕頭套每2週清洗一次;以60度C的熱水浸泡床單,因塵蟎怕熱,可使用熱水殺塵蟎;多運用除濕機、空氣清淨機,保持居家乾燥及避免灰塵。
親餵母乳可以減少孩子過敏,那配方奶要挑哪種?
親餵母乳不僅提升孩子的免疫力,更有助親子互動,不少醫師建議孩子2歲前若能親餵母乳,可減少異位性皮膚炎。張虔熙說明,因小孩子在1歲前,腸道尚未成熟,而牛奶中的大分子蛋白質容易跑到身體裡、形成過敏原,並誘使過敏發作。
張虔熙還說,水解蛋白是將蛋白的大分子打斷,變成小段的水解蛋白。腸道吸收水解蛋白後較不會誘發過敏問題,另外,母乳中蛋白質屬於較小分子,更容易吸收,因此臨床上會建議最好親餵母乳。若真要選擇配方奶,建議挑選水解蛋白奶粉。
寶寶尿布疹,別急著灑痱子粉
門診中也會遇到,1歲前孩童的常見的皮膚問題:尿布疹,嬰幼兒長時間使用尿布,尤其夏天更容易長尿布疹,為了要緩解寶寶的紅屁股及搔癢、哭鬧,父母第一個想到灑痱子粉,不過,張虔熙解釋,因痱子粉主要成份為石灰,若當寶寶皮膚已滲出組織液時,會導致傷口更難癒合。
另外,有些父母會幫寶寶塗抹屁屁膏,張虔熙說,屁屁膏僅能隔絕尿意刺激,當寶寶屁股皮膚紅腫、有組織液滲出,代表已經有傷口,應趕緊就醫,不要亂塗痱子粉或藥膏,以免症狀更加惡化。
責任編輯:林筱庭
核稿編輯:陳宛欣
張虔熙 醫師 專長:小兒過敏氣喘、耳鼻喉 診所:張虔熙小兒科診所 電話:02-28361368 地址:111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六段28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