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憂鬱症病人不可以太開心?一個憂鬱症女孩的38天精神病院日記:原來治療真正目的不是快樂起來,而是...
編按:2017年9月,左燈的憂鬱症被誘發。經歷了病發、懷疑、確診、病重、自殺、送醫等一系列事件,終於被爸媽和醫師連哄帶騙送進精神病院,自此踏上「人生新旅程」!
提起左燈,朋友總是說她「可愛有趣」、「人緣好」、「朋友多」,沒人想過這是她為自己定下的人設,更不會將她跟憂鬱症連結在一塊,她也是直到病發確診,才知道這是「微笑型憂鬱症」。平靜時,她寬慰別人,逗得別人哈哈大笑,還是病院的小精靈,病發時她大哭崩潰,不可控的負面思維持續運作,「得這個病真的是太慘了!太慘了!」──她說,發作完,她擦乾眼淚,微笑活下去。
請多指教!我要做好與憂鬱如影隨形、共度一生的打算
Mario
我決心試著與我的憂鬱症「和平共處」,為此,我還親切地給它取了個名字─「Mario」。聽說,只要給事物取名,就會產生羈絆與感情。我想,我要做好與Mario如影隨形、共度一生的打算。
我非常想強調一下這段話,因為我想說,我在面對我的Mario 時,或者你們在面對你們的「Mario」時,請耐心點,再耐心一點。
它就是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任性小孩,喜歡在不合時宜的場合調皮搗蛋。但它能夠教會你隱忍,教會你勇敢,教會你抗爭,教會你怎樣去生活,怎樣去面對慘澹的人生,它會帶你接近生活的真相。
正視它,接受它,並試著感謝它,再與它和解,並與自己和解。
我明白,這段話對於深受其害,被它折磨得體無完膚的你們來說,真的「大言不慚」。但是我的親身經歷證明了:我可以,即便我懦弱、悲觀、無能。所以,你也可以。
真的,卯足了耐心等待它安靜的一天。這一天,往往突如其來。或許是某個清爽的淩晨,或者是某個迷濛的傍晚,抑或是某個昏沉的深夜。它彷彿給你準備驚喜一般地和你握手言和。
我的Mario,餘生多指教呀!
平和
很多人以為,治癒憂鬱症的最終目的,是讓患者高興起來。
其實不然,我們的最終狀態,不是高興,而是平和。所以我們不是想方設法讓自己高興,而是想方設法讓自己寵辱不驚。說通俗點就是,你既不能太難過,也不能太高興,要保持情緒的相對平穩。
當大家聚在一起聊天,被一個段子逗得哈哈大笑時,總有一個人及時發出警告:「不要太高興!」然後大家像機器人收到了指令,立馬噤住笑聲,像做禱告一樣,共同輕撫著胸口,嘴裡唸叨著:「不要太高興,不要太高興⋯⋯」
樂極生悲,一點都沒錯。我們的這種病,讓我們在體驗極度快樂之後能瞬間體會到極度絕望。所以我明白,每次的欣喜若狂之後,等待著我的是怎樣的萬劫不復。「平和、平和,保持平和」是保護我們的咒語,是緊緊縫補在我們生命裡的緞帶。
父愛
都說父愛如山,我爸這座大山更是緘默。但為了治癒我,他把這輩子的噁心話都說盡了,天天「愛愛愛」的,什麼「我無法失去你」「你是我們的支柱」「你永遠是我女兒」「爸爸很愛很愛你」的話,都說了個遍。
在憂鬱症治療的過程中,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舉足輕重,可以說是渡過這個難關最重要的一把鑰匙。我爸為了我,苦苦鑽研憂鬱症,包括形成機制、軀體表現、康復手段等。硬是從一個精神科門外漢變成了半個專家。說起憂鬱症來有模有樣,還能向別人普及知識、說道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