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接力有觀念 晚期肺癌不受限

醫療線上醫療線上 撰文者: 醫療專家群2020-11-12

近年來,隨著肺癌篩檢的觀念越來越普及,唯每年確診的肺癌患者大多數仍屬於晚期,尤其仍以中壯年患者居多。因此,在接受治療時除了首要考量能延長存活期之外,最期望的莫過於希望能維持生活品質,甚至在接受治療時不會影響工作;醫師強調,肺癌晚期使用標靶藥物治療的患者,有機會利用標靶接力,從第一、二代接續到第三代的標靶藥物,不僅可以維持生活品質,患者重返職場的阻力也能降到最低。

一名五十歲男子在確診罹患第四期肺腺癌後,癌細胞檢驗出具表皮生長因子〈EGFR〉突變,隨即接受第二代標靶藥物治療。患者在服藥期間也都維持正常上下班,服藥一年半之後,在追蹤檢查中發現病情有了變化,原來消失大半的腫瘤又開始長大且懷疑癌細胞轉移到腦和骨頭;經過再次腫瘤切片後,發現癌細胞帶有表皮生長因子〈EGFR〉突變T790M 突變,經申請使用專門對抗這個抗藥性突變的第三代標靶藥物後,病情再次獲得控制,腫瘤明顯的縮小許多。期間患者短暫向公司請了一個月的假,在藥物副作用相對的適應下,又重新恢復上班。

收治這名患者的嘉義基督教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張家銘醫師說,像這類型較年輕的肺腺癌患者,對於接受治療的流程與可能伴隨的副作用,仍是相當恐懼憂慮!除了擔心藥效外,對接受癌症治療的傳統觀念尚停留在:「化療就是一視同仁的將正常或是癌細胞一併都摧毀,且療程也較繁瑣,必須住院四、五天,會有噁心嘔吐、掉頭髮等副作用,身體狀況會相當虛弱。休息兩三個禮拜後,緊接著進行下一次的療程,日子就這樣周而復始。」殊不知,這15年來的癌症致病機轉與藥物開發的進步,使得適合使用標靶藥物的患者,狀況可能大不相同。張家銘主任解釋,以前化療是藥物投下去才知道有沒有效,但標靶藥物讓我們可以在事前透過基因檢測,找到有效的藥物攻擊目標。簡單來說,知道哪類藥有效才使用哪種藥。兩者最大的差別除了治療效果外,藥物的投與方式、治療流程與副作用也有明顯的不同。

嘉義基督教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張家銘醫師說,以前化療是藥物投下去才知道有沒有效,但標靶藥物讓我們可以在事前透過基因檢測,找到有效的藥物攻擊目標。


「一般化療常見副作用就是食慾不振、掉頭髮、口腔潰爛的比較嚴重,但標靶藥物因為精準的打在癌細胞上,副作用就相對少了許多。」張家銘主任說,標靶藥物常見的副作用是皮膚症狀,像是毛囊炎、青春痘、甲溝炎等等;另外還有腸胃道不適、腹瀉等等。然而,這些副作用目前幾乎都可以透過症狀治療來控制。此外,大多數的肺癌標靶藥物是經由每天口服而不需要定時住院治療。如果一開始能夠一線使用標靶藥物,甚至在抗藥性出現及病況變化時,能透過再次切片與基因檢測方式找出最適合使用的後線標靶藥物,那麼對於希望能保持正常作息與職場工作的患者來說,標靶藥物接力確實更能圓夢。」

至於近期備受關注的話題之一: 是不是一開始就需要使用最新最後線的藥物呢?張家銘主任則認為,新的藥物設計當然有其新的突破,且常常是針對舊藥有抗藥性的癌症所產生的新基因突變有更有效的抑制。唯目前這些藥物與舊藥相比的大規模實驗數據與報導仍還再累積,主要還是要回歸到患者整體的存活率有無提升,副作用是否病患可以接受才能兼顧生活品質的維持。當然也需參照健保的規範。對於每個晚期肺癌患者,沒有最新最後線的治療,只有最適合個別患者的治療;時時監測,動態性調整,量身訂製的治療,才是良方,才是真正的精準醫療!

醫療線上

醫療線上

查看全部

醫療專家群

提供醫療專家們對於各種常見病症及保健資訊的經驗分享與專業看法。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