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別逞強!當心瞬間出力引發的致命胸痛
致命主動脈剝離 中年男性最須小心!
張效煌醫師說,心肌梗塞與主動脈剝離兩者最主要的表現差異,就在於「痛」的方式不一樣。
去年藝人「小鬼」黃鴻升因為主動脈剝離逝世,今年才開始,又有一位二十三歲的凱渥男模死於同樣原因。它的致死率之高,就連醫師都感到棘手,若不緊急治療,發作每小時就增加一%死亡率。
台北榮總心臟外科主治醫師張效煌,是台灣第一位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的醫師,讓本來需要全身麻醉、動輒半天的開膛剖腹,變成局部麻醉、五十分鐘,術後只有小傷口,即使老年人也能接受治療。
針對主動脈剝離,本刊特地採訪張效煌,以下是口述紀要:
動脈分為三層,外層是結締組織、微血管,中層是肌肉等彈性纖維,內層則是由內皮細胞所組成。當我們說主動脈「剝離」,意思其實就是內層裂掉,血液流到中層,就像是雪山隧道漏水,框架、塗層會被逐漸沖刷,越來越脆弱。
就像吹一條長形氣球,當我們用力吹氣,氣球中間會有一部分先鼓起來,到最後才會整條鼓起來。動脈也是一樣,不會一整段都同樣強韌,一旦血壓升高,血液流動時,就容易從血管壁薄處形成主動脈瘤,若加上內皮細胞已鈣化、潰瘍,一旦爆開就會造成主動脈破裂,好比一顆不定時炸彈。
其中又分為兩種,甲型是升主動脈破裂,容易造成主動瓣膜損傷,主動脈閉鎖不全,血水在心包膜內會越積越多、壓迫心臟,導致急性心臟衰竭,甚至休克,一發作要馬上開刀;乙型是降主動脈破裂,可先用藥物控制,但長期仍會影響心血管功能,需要盡早處理。
每過一小時死亡率加一%
超過一成以上的病人,是在家裡突然暈倒,等稍微醒過來一點時才送到醫院,結果就發現是中風。就是因為升主動脈剝離,本來要往上送到腦部的血液循環不足,甚至於完全堵塞。這通常很危險,在這情況下是每過一小時,死亡率就往上多加一%。
但棘手的是,在醫院通常過半天才能檢查出來。暈倒送醫,按醫院流程會先抽血、看瞳孔縮放大小、照X光檢查,若沒有經驗未必看得出來端倪。尤其,驗血測心肌酶指數(心肌梗塞指數)發現異常,通常會先送到心導管室治療,這就又過了半小時。
等到做完血管攝影,一看是主動脈剝離,還要再拍攝電腦斷層才能進一步確診,來回就半天,他的死亡率已經往上加了好幾個百分點。難就難在很難第一時間找到確切原因,因為心肌梗塞病人遠比主動脈剝離還要多,前者一天好幾個,後者一年可能不過四十位。
這兩者最主要的表現差異,就在於「痛」。心肌梗塞會喘不過去,胸口很悶,那種痛是會冒冷汗,位置在前胸靠近左側的地方,有點揪心;而主動脈剝離則是在後背兩個肩胛骨中間靠左側,像是有人拿一把刀戳進、再用力往下一拉的撕裂刺痛感,就是因為血管如同輸送水管從接頭破裂,啪啪啪,一路往下爆。非常多的病人都說痛得要死,只有少數老人家的疼痛感沒有那麼明顯,因為他的主動脈剝離是緩慢的,血管退化導致裂開的速度較緩慢,痛也慢。
好發年紀如今降到四十歲
二十年前,我們教科書寫的好發年紀是五十五歲,現在已經有年輕化趨勢降到四十歲,尤其是肥胖、患有三高者、勞動階級,以及需要輪值夜班的警察、保全,高壓加上睡眠時間少,心血管負擔重,越容易發生悲劇。
現在流行的健身重訓其實也有相同風險,當瞬間大出力,血管突然受壓就容易破裂。過去就曾有一名肌肉男,在健身房做訓練時,抬起一百公斤的槓鈴突然一股刺痛,到院後馬上手術開刀。
其實重量訓練最容易出問題的,就是四十至五十歲的中年男性。這些人的身體機能、肌肉彈性、靈活度與平衡感都已經變差,但心態卻還是不服輸,動輒馬拉松、潛水、長程自行車,每一次大型運動賽事後都有意外發生,多半是主動脈剝離、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甚至是急性心臟衰竭。
這群人也愛抽菸、喝酒,不少人還有高血壓,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平常就該好好保養,但遇到假日時,連夜打電動、追劇、打麻將的報復性熬夜也很常見,過去也遇過麻將桌前猝死的案例。
我們身體裡有「壓力荷爾蒙」,包括生長激素、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都會因為熬夜增加,會讓我們血壓增高,造成體內血管損傷。我建議,五十歲以上一定要做一次全身健康檢查,像是磁振造影檢查或電腦斷層攝影,若發現你的升主動脈及降主動脈,已經有許多鈣化或是破裂,你一定要特別小心,因為主動脈已經不健康了。
值班醫師 張效煌
學歷:德國柏林大學醫學博士、北醫醫學系
經歷:桃園榮民醫院加護病房主任
現職:台北榮總外科部心臟外科主治醫師
張效煌養心Tips
1.做健檢:50歲以上要做一次全身健檢,若無虞,每隔3年再一次;若是肥胖、高血壓、有家族史的高危險群,40歲以上要做一次。
2.吃納豆:它是一種護心的健康食品,富含納豆激脢,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3.168斷食:早上喝黑咖啡,一天只吃午晚兩餐;中午不吃澱粉,盡量多吃葉菜、魚類,晚餐想吃什麼就吃,餐餐之間若餓就吃堅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