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警察變主持人、主婦變烘焙老師!這群人如何在「廢棄拖吊場」改建的中心,開啟人生下半場?

撰文者: 畢嘉士基金會2022-02-24

永大樂林居──五年前,「畢嘉士基金會」打造此地,一個由廢棄拖吊場改建的多元照顧中心。然而,初來乍到,誰都不認識的情況下,想為社區勾勒有盼望的幸福老後,到底該怎麼實踐?

畢嘉士執行長周文珍說,「幸好,我們有志工。」屏東有一個特殊性:獨居、偽獨居、雙老的情況尤其多,「加上永大樂林居緊鄰有上千住戶的國宅,可以想像的服務需求,近在眼前,沒有門路的我們,當初是仰賴志工,領著我們去認識社區。」

畢嘉士永大樂林居志工團隊。圖:畢嘉士基金會


「志工就住在社區裡,社區的歷史、文化、族群背景,他們比我們更清楚。」社工陳倩儀形容找到這群志工像是挖到寶,「宣傳單誰可以幫忙發、為什麼社區需要這樣的服務、怎麼去跟不同的意見領袖建立合作默契......」這些,都是永大樂林居做社區服務這五年來,向志工學習的。

是志工,也是組織共創願景的好伙伴

把人從社區吸引過來中心共聚同樂,或是以中心為圓點把關懷擴散出去,永大樂林居辦得到也是因為志工。督導林春惠笑道:雖然一開始,志工是有點誤打誤撞進來的,「他們大部分來自附近的婆婆媽媽、剛退休的大哥大姊,他們來做志工是想『快樂地』服務人,不要有壓力,可是,我們卻希望他們『成長』。」

每當志工來敲門,社工陳倩儀總是先分享組織願景,讓新成員理解組織對志工的看重。「在這裡,他們是志工,也是永大樂林居珍貴的伙伴,他們的意見會被尊重、想法會被聆聽,像是去社區設置長照諮詢站,就是志工團隊的提議,地點、時間也是採納他們的判斷,最終做出最具效益的選擇。」陳倩儀說。

1
2
單頁閱讀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