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放著不管恐導致中風!醫師:「這5種人」要注意 想要預防,你該做到「這6招」
一提到「中風」的危險因子,一般民眾是飲食重油重鹹導致的三高、肥胖問題。但其實,就算沒有三高、生活健康、不菸不酒還是有可能中風,原因就出在「心房顫動(Artrial fibrillation)」。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徐廷儀表示,「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心律不整。當心房組織內產生不正常放電,導致心房收縮得忽快忽慢,就是「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可能使血液在心房內產生擾流、凝集為血栓,當血栓隨著血流流出心臟,便容易堵塞血管造成器官栓塞,如栓塞於腦部便是心因性腦中風。比起三高、肥胖、抽菸等顯而易見的腦中風危險因子,心房顫動無聲無息,卻也更加可畏。
心房顫動的成因
造成心房顫動的原因可能是遺傳,或是全身性的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所導致。其他病人則多為心臟本身有病時才會發生心房顫動,如心臟瓣膜症、缺血性心疾病等,或是心房肌肉組織老化而引起。因此心房顫動時多伴有器質性的心臟病變,如心衰竭等。
整體而言,心房顫動的危險因子包括:
- 年紀大,高於65歲
- 高血壓
- 心衰竭
- 糖尿病
- 甲狀腺機能亢進
建議有相關疾病的民眾務必穩定追蹤、服藥控制,避免衍生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的症狀
由於心房顫動的心跳速度可能忽快忽慢,也可以時有時無,因此心房顫動的症狀差異非常大,輕者可能沒有症狀,嚴重卻可能導致休克或昏厥,臨床主要症狀包括:
- 心悸
- 心跳過快
- 胸悶
- 呼吸喘
- 頭暈
- 疲倦
另外,心房顫動最顯著的併發症為「心因性中風」與「心衰竭」。
徐廷儀指出,絕大多數的心房顫動患者是沒有症狀的。
心房顫動如何檢測?
心房顫動的標準診斷工具包括:
- 心電圖
- 心臟超音波
除此之外,以下方式也可以用來初步判斷是否有心律不整問題:
- 以血壓計或血氧計來測量心跳是否規則
- 使用測量或記錄心律的App或穿戴裝置,了解平時心律狀況
- 自行觸摸脈搏
徐廷儀提醒,有高血壓、心衰竭、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疾病的民眾,若有心悸、胸悶等症狀時,可以向醫師反映,以評估安排相關檢查。不論是用什麼方法量測,假如頻繁察覺有心律不整現象,都應該儘速至心臟科接受詳細檢查。
平時可使用App或穿戴裝置來監測自己的心律。
1
2
單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