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大餐後肚子痛,竟可能是「急性膽囊炎」!醫師解析急性膽囊炎的「5大症狀」,「這4種人」是高危險族群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劉芮菁2022-08-31

很多上班族每天工作壓力大,不只三餐不定時,還要參加應酬餐敘。長期飲食不健康之下,可能就會得到膽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膽囊炎顧名思義,就是因為膽囊發炎導致的疾病,很多患者常在吃完一頓油膩的大餐後,突然覺得肚子痛,但以為是消化不良或吃壞肚子而不以為意,一直到症狀越來越嚴重,甚至開始發燒、畏寒、嘔吐後才去看醫生,而被診斷出急性膽囊炎。

急性膽囊炎雖然聽起來很陌生,但對工作壓力大、三餐不定時又不健康的上班族來說,是很可能會得到的疾病。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急性膽囊炎吧!

膽囊是什麼?

要了解急性膽囊炎之前,我們要先來認識什麼是「膽囊」。膽囊是一個位於肝臟後方的梨狀囊袋構造。肝臟每天分泌500到1000毫升的膽汁,會經由肝內膽管貯存在膽囊。膽囊會依飲食中的食物種類,適當分泌膽汁來幫助腸胃道吸收,同時調節腸道酸鹼值,活化消化酵素。特別是,膽汁可以乳化食物中的脂肪,幫助消化。

急性膽囊炎發生的原因

急性膽囊炎90%是膽結石造成。膽結石主要形成的原因,是膽汁組成比例改變所導致。若膽汁中膽鹽、卵磷脂和膽固醇三者之間的比例改變,例如膽固醇過飽和使膽汁無法有效溶解過多的膽固醇,就容易形成膽固醇結晶,進而演變成結石。

如果膽結石塞住膽囊出口或膽管,讓膽汁不能流入腸道累積在膽囊內,刺激膽囊壁,就會導致急性膽囊炎。

其他少數造成急性膽囊炎原因可能來自手術後進食過久、感染、腫瘤等。

急性膽囊炎的高危險族群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蕭奕宗指出,膽結石生成與患者活動力、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其中女性較男性多,比例約為2:1,好發在40歲以後。高危險族群包括:

  1. 家族遺傳
  2. 肥胖
  3. 常吃高脂、高熱量食物
  4. 糖尿病患

此外,隨著年紀增長,膽固醇增加、膽酸減少,罹患急性膽囊炎的風險也會增加。所幸多數膽結石病人沒有症狀,只要定期追蹤觀察即可。

常吃高油脂、高熱量食物的人,是急性膽囊炎的高危險族群。


急性膽囊炎的症狀

急性膽囊炎常見的症狀包括:

  1. 右上腹疼痛(膽絞痛)
  2. 胸悶
  3. 噁心
  4. 嘔吐
  5. 發燒

蕭奕宗說,約有2至4成會出現典型症狀膽絞痛,疼痛位置在右上腹,通常發生於進食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後,持續疼痛約5、6小時。因右上腹還有其他器官,須與消化性潰瘍、胃十二指腸炎等疾病做鑑別診斷。如果膽結石超過2公分、膽囊瘜肉超過1公分,建議膽囊要切除。

【延伸閱讀】「膽囊炎」嚴重會引發敗血症死亡!醫師:吃完大餐觀察有無這6種症狀

1
2
單頁閱讀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