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伴侶」升格「父母」是什麼樣的體驗?擔心無法成為「好爸媽」?心理師分享成為父母後的「5個心理變化」
從知覺「伴侶」角色進入到「父母」的角色位置大致有五個歷程,認識不同階段的轉變與發展,也許可以幫助你更好適應成為父母角色的內心變化。
1. 思考前期(Precontemplation
2. 思考期(Contemplation)
3. 準備期(Preparation)
4. 行動期(Action)
5. 維持期(Maintenance)
{DS}
每個父母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質與性格,怎麼回應孩子的各種需求,一直都是父母的挑戰。然而,沒有人天生就知道該怎麼當父母,大家都是在歷程中學習、練習與調整來的。從知覺「伴侶」角色進入到「父母」的角色位置大致有五個歷程,認識不同階段的轉變與發展,也許可以幫助你更好適應成為父母角色的內心變化。
1. 思考前期(Precontemplation
從醫學檢查確認自己即將「成為父母」的訊息,此時的你感到有些不平衡,雖知道生活即將產生改變與變化,可還是覺得有點怪怪的。對於要「成為父母」的概念帶有一點模糊、遙遠,甚至因為有點感覺過於抽象,以至沒有維持目前生活沒有出現太多改變。2. 思考期(Contemplation)
你開始從相較抽象的想像,越來越具體的感受到自己即將成為父母的事實。然而對於要做些什麼行動或改變尚在猶豫,但在考慮決策時,會慢慢浮現更多也納入孩子的因素與可能,各種待決定的問題,也都開始思考之後若多了孩子的可能與想像。3. 準備期(Preparation)
你們開始採取一些行動:開始留意嬰幼兒相關的物品或書籍、減少朋友聚會的時間來思考成為父母的事情、開始規劃孩子未來可能需要的空間、考慮增加運動計劃或戒菸、戒酒等等。這是一個積極活躍的階段,「成為父母」從先前的想法,慢慢轉成越來越多的行動,並在行動的過程更加確認自己的身份認同。開始這些過去不曾嘗試的行動,會有些不安是很正常的,與你的伴侶好好討論,互相陪伴與慰藉是能夠持續推進下一階段的重點。4. 行動期(Action)
在這個階段,「成為父母的行動」開始融入你們的生活。你們越來越習慣定期醫院回診、閱讀懷孕與育兒的文章或書籍、改變飲食菜單、補充更多營養品、執行運動計畫等等。之前對於「成為父母」的身份不安,也因做了更多實際的行動而漸漸安心。朋友與身邊的人際關係都開始察覺到你們的不同,也更加感受到你們進行中的身份變化。5. 維持期(Maintenance)
這是認同父母身份內心歷程的最後一步,一切趨於穩定的狀態,「成為父母」的角色認同已自然深入你人生中的一部分,別人對待你們的方式也開始從你已經是「為人父母」的角度與你互動,而這樣的循環讓你更確認自己「父母」的角色位置。並之後你們開始在“自我期待”、“他人期待”與“孩子期待”的回饋間,拿捏與塑造自己的父母角色,並持續學習調整讓自己可以扮演成更好的父母。培育孩子的過程會焦慮與不安是正常的,照顧孩子成長本身就是同時充滿挑戰與樂趣的過程,你們會有疲憊、生氣、煩躁、悲喜交替都是正常的。可以的話,盡可能即時察覺個人情緒狀態,當發現你已陷入持續一段時間的低潮與倦怠時,適時的尋求他人協助,或找人接手讓自己喘息一下,都是很重要的調整。英國心理分析師溫尼考特(D. W. Winnicott)的臨床經驗發現,沒有人應該扮演完美的父母,不完美的父母並不會對孩子造成任何傷害,你可以承認自己的限制與允許自己可能犯錯,只需要扮演「夠好的父母」就好。
「夠好的父母」體察到孩子的需求,並適當的提供協助滿足孩子的需求,也會針對孩子不同的狀況提供協助。舉例來說當孩子餓的時候,你們也有可能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及時回應需求,即使慢了一點或食物溫度不夠,但只要孩子有被你們愛著的回應而滿足需求,那就夠了。
隨著孩子不斷成長,不同年齡也會有不同需求,父母需練習在不同階段僅給予協助,並試著放手讓孩子自行發展,歷程中讓孩子漸漸發展成獨立的個體。擔任父母並不容易,過程亦會勾起個人原生家庭議題與成長經驗,如果父母能持續保持覺察與整合,相信你也能成為孩子「夠好的父母」。
延伸閱讀
當媽後,你也成了「OO馬麻」的無名人士嗎?諮商心理師給「母親們」的建議
新手爸媽看過來!超神奇~資深專業護理師傳授:3秒鐘讓寶寶不哭的抱法
台灣女婿吳鳳:生了女兒才知道,「喜歡小孩」和「真正當爸媽」完全是天差地別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格瑞思心理諮商所,原文:親愛的,你準備好當父母了嗎?談「伴侶」到「父母」角色轉變的內心歷程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陳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