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有泡=腎不好?罹腎病只能終身洗腎?醫破解2大迷思!快做2檢查及早揪出腎功能異常警訊

根據2023最新發布之2022年台灣腎病年報顯示,台灣洗腎發生率近五年來首度呈下降趨勢。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林勻熙 整理2023-12-21

台灣預估將在2025年邁向超高齡社會,恐造成高齡洗腎發生率上升。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指出,台灣有高達263萬人口患有腎臟疾病,每9名成人就有1人可能發生慢性腎臟病,根據2023最新發布之2022年台灣腎病年報顯示,台灣洗腎發生率近五年來首度呈下降趨勢,與2020年及2019年長期透析發生率相比下降0.6%,以年齡標準化來看,40~64歲發生人數也呈現下降趨勢

對此,吳麥斯表示,預防腎病尚不能掉以輕心,應持續朝2025年腎力倍增三大目標「廣擴照護能量」、「促進多元合作」、「提升腎病識能」邁進。

破解慢性腎病2大迷思

國人慢性腎病調查針對彰化芳苑、台南佳里、屏東萬巒三地區18歲~65歲民眾,共蒐集513份問卷顯示,民眾對於定期健康檢查、安全用藥的觀念正確率達8~9成,但是有3成民眾對於「尿尿有泡泡一定是腎臟不好」、「確診慢性腎病只能終身洗腎」仍有錯誤觀念。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宏麟針對2大迷思做出回應:

迷思一、尿裡有泡泡一定是腎臟不好嗎?

正解:不是。尿中有高濃度的蛋白質(俗稱蛋白尿)會產生泡泡尿,但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蛋白尿初期是無法用肉眼觀察,仍需進一步詳細追蹤檢查。

迷思二、確診慢性腎病只能終身洗腎嗎?

正解:不是。在罹患腎病初期或中期時,仍有許多方式可保護腎臟,不讓其受到進一步的傷害,如飲食、藥物與運動等,定期追蹤腎功能,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相當重要。

慢性腎病10大高危險群

根據「腎事太平攻略」網站指出,以下10大族群為腎病高危險群:

  • 高血壓
  • 糖尿病
  • 心血管疾病
  • 有腎臟病家族疾病史
  • 代謝症候群
  • 痛風
  • 蛋白尿
  • 65歲以上
  • 抽菸
  • 長期服用止痛藥

其中,糖尿病、三高、吸菸、長期服用止痛藥者應及早並定期追蹤腎功能

2檢查及早揪出警訊!一分鐘看懂腎功能報告

早中期腎病大多無症狀,出現症狀時多已晚期,想要知道腎臟功能是否有異常,必須由抽血檢驗腎絲球過濾率(eGFR)以及驗尿檢驗尿液白蛋白(UACR),透過兩項檢驗數值交叉比對,即可初步了解腎臟健康。陳宏麟表示,若數值落在黃色或橙色區塊為早期腎病徵兆,應儘早進一步追蹤檢查。

糖尿病、肥胖、高血壓保腎秘訣一次整理

糖尿病

高血糖會增加腎臟壓力,造成腎臟破洞、漏出蛋白形成所謂的蛋白尿。根據統計,每6位糖尿病患者就有1位會演變為慢性腎臟病,建議糖尿病患者應控制體重、戒菸並調整飲食習慣,尤其是糖尿病腎病患者的飲食方面,應限制蛋白質(每日0.8公克/公斤,不宜超過1.3公克/公斤)與鹽分(每日應少於5公克)攝取,有助於減緩腎功能惡化。以下為糖尿病患者保護腎臟目標:

控制四高
目標
血糖
以糖化血色素HbA1C 7.0%為基準
血壓
低於140/90 mmHg,如白蛋白尿UACR≧30 mg/g 則應低於130/80 mmHg
血脂
低密度膽固醇LDL-C應維持低於100 mg/dl,若有其他共並應採用更積極之目標
蛋白尿
特定藥物如ACEi/ARB與SGLT2i,能降低腎臟壓力及減少蛋白尿。

肥胖

由於過重(BMI超過24)與肥胖(BMI超過27)會增加腎臟負擔,容易導致白蛋白從尿液漏出,形成所謂的泡泡尿,建議過重與肥胖者並同時患有三高問題者應定期抽血驗尿檢查腎功能。

  • BMI計算公式:體重(公斤)/身高(公尺)x 身高(公尺)

高血壓

高血壓是導致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腎臟功能變差,血壓也會更難控制,兩者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高血壓指的是平均居家血壓超過130/80毫米汞柱(mmHg),應連續測量血壓7天、每天量兩次(早晚各一次)、每次量兩遍(取兩次平均)紀錄為佳。

高血壓保腎5重點包括:不菸不酒控制體重控制飲食(可吃蔬果、低脂乳製品、全穀類、堅果、魚類、家禽;應避免紅肉、含糖飲料、飽和脂肪酸及甜點;減少鹽份攝取,控制5~10克/日,即鈉含量2~4克)、規律運動(每天至少30分鐘有氧運動,一週至少運動5~7天)。

【延伸閱讀】
洗腎要洗一輩子嗎?不洗腎會怎麼樣?洗腎原因、方式挑選和費用大解析
高蛋白飲食會傷腎嗎?「腎虧」是腎功能變差嗎?腎臟科醫師破解慢性腎臟病的「7大迷思」

參考資料:腎事太平攻略台灣腎臟醫學會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陳宛欣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