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說的卡到陰 其實是思覺失調症症狀!衛生習慣越來越差、社交疏離可能是發病前兆
思覺失調症留意四類症狀 恐有幻聽、幻視、行為異常
人們往往誤以為「思覺失調症」是心病,實際上它是「大腦」生病了,屬於一種「慢性精神病」。一旦大腦功能出問題,症狀就會顯現在思考、行為、知覺、情緒等四類功能的異常。
首先,「思考異常」指的是思覺失調症患者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抽象思考能力的失調,可能導致出現不切實際的想法。其次,「行為異常」表現為患者對個人衛生漸失重視,例如長時間不洗澡、不刮鬍子,人際關係疏離等現象,被歸類為負性症狀,也被視為是思覺失調症的前驅期。第三,「知覺異常」中,最普遍的表現是幻聽,即明明周遭無人,卻聽見有人在說話,甚至聽到對方在罵自己;同時,有些患者可能出現幻視,看到其他人無法看到的事物,容易被誤解為卡到陰,實則是思覺失調症的一種症狀,也被歸類為正性症狀。最後,思覺失調症患者也會出現「情緒異常」,包括憂鬱和躁症等症狀。
此外,發病初期「無病識感」是思覺失調症的重要特點。所謂缺乏病識感,指的是他們認為自己沒有生病,因為他們真的聽到聲音了。患者可能認為有人意圖傷害他,甚至相信家中被裝監視器、被他人竊聽。由於缺乏病識感,患者不願意去醫院接受治療,也不願吃藥。事實上,不論是在思考、情緒、知覺還是認知行為方面,都有相應的藥物可以治療,且都能獲得良好的控制。
常發病於青少年時期 留意前驅期有社交疏離情形
思覺失調症的案例,常見於青少年或成年人早期。我曾遇過一位高三生,在升學考試前半年開始出現症狀,他不願與同儕社交往來,人際關係開始疏離,並常常將自己關在房間內,甚至連三餐也要端進房間給他。看起來似乎在用功念書,但他的學業成績卻逐漸下降。
有一天,他說看到了牛頭馬面,聲稱閻羅王派遣牛頭馬面前來取他的性命,於是他拿起菜刀試圖攻擊父母,認為他們就是閻羅王派來的使者。父母當即報警求援,他也被送往急診室,最終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
在思覺失調症的前驅期,患者會呈現社交疏離、行為異常等症狀。一般家庭未能理解這種疾病,可能會誤以為是正常的用功讀書或是青少年的叛逆期行為,而未能及早干預。
「三贏」療法:長效針劑 可降低家屬壓力及住院頻率
就像糖尿病和高血壓一樣,思覺失調症也是一種慢性病,藥物是主要的治療手段。用藥形式包括:口服藥、水劑、長效針劑和短效針劑等,這些藥物被統稱為抗精神病藥物,其目的是穩定患者的大腦功能,防止急性發作對大腦造成進一步的傷害。若不及時使用藥物穩定病情,每一次的急性發作都會對大腦造成損害,類似心臟冠狀動脈阻塞對心臟的傷害。
思覺失調症患者通常處方口服藥物治療,但由於患者缺乏病識感不願服藥,讓病情惡化出現自傷、或傷人行為,只好送醫住院治療;出院後不吃藥又讓病情惡化,如此反覆循環,進出醫院的大門,就像百貨公司的旋轉門,也因此這類病人被統稱為:有旋轉門現象(Revolving Door) 的思覺失調症個案。這樣的惡性循環給家屬帶來極大壓力,得處理患者急症,同時應對警消求援,不僅消耗家庭力量,也影響家屬的生活及工作。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去年開始,健保署編列了一筆龐大的藥費預算,專門用於支持思覺失調症患者接受長效針劑治療。長效針劑具有一個月或三個月或六個月打一次針的便利性。這不僅解放了家屬每天盯患者服用藥物的負擔,也降低了患者住院的頻率及急診的使用率,對健保體系也有正面影響,可謂三贏。
值班醫師:蔡長哲
學歷: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私立臺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醫務長(副院長)、臺中美德醫院院長、衛福部雙和醫院兼任主治醫師、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兼任主治醫師
現職: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常務理事、台北市嘉齡診所身心科兼任主治醫師
與患者相處的3種方式
1. 不要附和與贊同他的觀點,以免加重患者的病情。
2. 也不要過於強烈地反駁他,建議就靜靜地傾聽,並將過程反饋給精神科醫師。
3. 傾聽的過程,可以給予他心理支持,同理患者在這個情境下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