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圖解》天冷頭眩暈怎麼辦?中醫教你按頭頂、虎口...「5大舒緩穴道」,疏通經脈、調和氣血
門諾壽豐分院中醫師唐漢維建議,眩暈除能用藥、針灸改善,也推薦5個對應穴位舒緩症狀,平時可多按摩保健。圖/門諾醫院提供
近日氣溫變化大,不僅容易造成感冒,還可能發生眩暈。70歲黃奶奶最近飽受眩暈困擾,尤其是起床或姿勢移動時更加明顯,透過中醫針灸及按時服藥,狀況明顯改善。中醫師表示,眩暈除能用藥、針灸改善,也推薦5個對應穴位舒緩症狀,平時可多按摩保健,疏通經脈、調和氣血。
門諾壽豐分院中醫師唐漢維建議,除了用藥之外,有對應穴位可幫助舒緩眩暈症狀,包括在頭頸部、耳朵附近的百會穴、聽宮穴、翳風穴與風池穴,以及手部的合谷穴,每天按壓數回,平時按壓預防保健,暈眩發作時則加強按摩力道,緩解症狀。
唐漢維說,百會穴位於兩耳尖直上與中線的督脈交會頭頂中央處,按壓可促進頭部氣血循環;聽宮穴在耳屏(耳廓前的瓣狀凸起處)前方凹陷處;翳風穴位於耳垂後方,下頜骨後緣凹陷處。
而風池穴位在下,後頸部斜方肌外緣、枕骨下方的凹陷處;合谷穴則於手掌虎口,第二掌骨橈側中點處。有眩暈症狀的民眾,建議平常可用指尖由輕漸重慢慢揉按,緩解偶發性頭暈目眩症狀。
.百會穴:位於兩耳尖直上與中線的督脈交會頭頂中央處。
中醫師建議按摩頭頂百會穴有助安眠(紅點處)。 圖 /報系資料照
.聽宮穴:在耳屏(耳廓前的瓣狀凸起處)前方凹陷處。
聽宮穴。記者曾學仁/攝影
.翳風穴:位於耳垂後方,下頜骨後緣凹陷處。
翳風穴。記者趙容萱/攝影
.風池穴:位在下,後頸部斜方肌外緣、枕骨下方的凹陷處。
風池穴。記者陶滸/攝影
.合谷穴:位在手掌虎口,第二掌骨橈側中點處。
合谷穴。記者余承翰/攝影
由於造成眩暈的原因各有不同,很多疾病也會導致頭暈目眩,症狀上有所差異,醫師建議,民眾若長期出現相關症狀而無法緩解,應盡早就醫接受完整檢查找出病因,也一定要請合格中醫師診斷,切勿聽信偏方。
延伸閱讀:洗完頭不要直接吹髮!吹太乾也不行!醫曝「常做5件事」髮質易受損,5招教挑選吹風機
本文獲「元氣網」授權轉載,原文:天氣變化大容易眩暈 圖解5穴位按摩有助舒緩症狀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林勻熙
元氣網
查看全部元氣網
元氣網和元氣網粉絲團是來自聯合報系的健康資訊平台,深耕保健、疾病、營養、樂活訊息,熟悉民眾關注的議題與語言,也能用同樣的話語和民眾溝通,讓網友讀者都能成為照顧家人的好幫手。
元氣網:https://health.udn.com/health/
元氣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ud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