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分8秒
40歲以上做「健檢」省千元!原來「精神健康」也能檢查!醫師教你用「一表格8問題」評估長輩健康

幾歲開始要定期健檢?
免費健檢對象有哪些?
免費健檢項目有哪些?心理健康也能檢查!
健檢出現紅字好恐慌!專家教你這樣解讀
長輩身體狀況也能自我檢測
{DS}
🎧 通勤、做家事,【下載】Podcast 《健康問良醫》,讓您健康輕鬆聽 ❗
這幾年名人罹癌、過世的消息頻傳,傷心的同時,也可能可以讓一般民眾理解生活、飲食作息的正常,以及「健康檢查」的重要性。現在,台灣正在步入超高齡化社會,不僅平時自我的健檢重要,家中長輩的健康也要隨時掌握!到底什麼樣的檢查項目適合?哪些人有免費健檢?健檢報告有紅字好緊張怎麼辦?由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醫師解析。
幾歲開始要定期健檢?
根據國健署提供的基本健康檢查建議,40歲以上、未滿65歲者為每三年做一次;年滿55歲以上且身份別為原住民者等每一年做一次。對於特殊族群,因風險恐因年齡增長而增加,因此建議可提前健康檢查。
一般來說,老年健康檢查是指65歲以上者,建議每年至少做一次健檢。雖然免費的健康檢查項目為基本套餐,如果考慮是否要做其他檢查的話,可根據不同年齡的疾病風險,或自己的危險因素、家族史來檢查。
延伸閱讀:30歲以上就能做的免費健檢!你做了沒?政府「7種不用錢篩檢」看這篇就夠
免費健檢對象有哪些?
.30歲以上未滿40歲:每5年1次成人健康檢查
.40歲以上未滿65歲:每3年1次成人健康檢查
.55歲以上原住民、罹患小兒麻痺且年在35歲以上:每年1次成人健康檢查
.65歲以上:每年1次成人健康檢查
.45歲至79歲、原住民40歲至79歲,可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終身接受1次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C型肝炎抗體(anti-HCV)檢查
免費健檢項目有哪些?心理健康也能檢查!
1、基本資料:問卷(疾病史、家族史、服藥史、健康行為、憂鬱檢測等)
2、身體檢查:一般理學檢查、身高、體重、 血壓、身體質量指數(BMI)、腰圍
3、實驗室檢查:(1)尿液檢查:蛋白質;(2)腎絲球過濾率(eGFR)計算;(3)血液生化檢查:GOT、GPT、肌酸酐、血糖、血脂(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計算)、尿酸;(4)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C型肝炎抗體(anti-HCV):45歲至79歲(原住民40歲至79歲),可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終身接受1次檢查。
4、健康諮詢:戒菸、節酒、戒檳榔、規律運動(含150分鐘/每週)、維持正常體重、健康飲食(含我的健康餐盤)、事故傷害預防、口腔保健、慢性疾病風險評估、腎病識能衛教指導。
另外,「心理健康檢查」是一個相對較新的領域。在這方面,面臨著如何提供有效的檢查和幫助的挑戰。一些地方已經開始在便利商店提供自填的「心理量表」,讓人們可以在隱私的情況下自行測試,雖然這些量表不太準確,但仍然提供了一個機會給可能有心理問題的人。
一些地方政府的老年健康檢查中也包括了心理和失智篩檢,這樣有助於早期發現問題並提供幫助。此外,「腦波檢測」等新技術也正在被應用於偵測情緒問題和失智症。
延伸閱讀:「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上路,一年3次免費、最高補助近5000元!誰能申請?怎麼申請?9大QA一次看
健檢出現紅字好恐慌!專家教你這樣解讀
不過長輩在做完健檢後,最怕的情況就是看到一排紅字,然後道聽塗說、嘗試偏方,反讓自己的身心俱疲?一般的民眾往往無法從報告中準確地理解數據,比如某個指標高出正常值1,可能對醫生來說還算正常,但對另一個指標來說,高出1就已經是一倍的意思了。因此,所有的健檢報告都會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那就是不能自行解讀報告。
想了解自身的健康與否,第一步當然是做健檢,做完檢查後,如何讓這份報告發揮價值,第二步是找專科醫師幫忙解讀,進而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處理;第三步則是後續的處理。因此,雖然有一些簡單的方法,比如根據年齡劃分高風險群體,但仍然需要專業的醫生指導,這才是最重要的。
長輩身體狀況也能自我檢測
除此之外,想判斷自己的身體狀況,也可以利用「健康量六力」的自評量表,了解自我功能的狀況,及早介入處理,進而延緩失能。
什麼是「健康量六力」?它包含六個方向,其中包括認知功能、行動能力、營養、視力、聽力和情緒狀態。這些都是與健康密切相關的要素,如營養問題,許多長者常常存在營養過剩或不良的問題;視力和聽力也是需要特別關注的領域,因為它們與許多疾病有關聯,包括與失智風險的關聯。因此,這個計畫旨在發現問題並在疾病形成之前進行矯正或預防。
題目 | 是 | 否 |
1.您是否覺得長輩近一年來有記憶減退現象? | ||
2.椅子起身測試:長輩雙手抱胸,完成連續起立坐下5次,是否大於12秒? | ||
3.詢問長輩在非刻意減重的情況下,過去三個月,體重是否減輕3公斤或以上? | ||
4.詢問長輩過去三個月,是否曾經食慾不好? | ||
5.詢問長輩眼睛看遠、看近或閱讀是否有困難?(此題回答「是」,請答題目5-1.;此題回答「否」,請跳答題目6.) | ||
5-1.詢問長輩過去1年是否"曾"接受眼睛檢查? | ||
6.詢問長輩聽力是否出現以下"任一種"情況? | ||
7.詢問長輩過去兩週,是否常感到厭煩(心煩或「阿雜」),或覺得生活沒有希望? | ||
8.詢問長輩過去兩週,是否減少很多的活動和原本感興趣的事? |
延伸閱讀
擔心爸媽有「憂鬱症」,「連哄帶騙」5套劇本,北榮精神科主任傳授「帶長輩看病」法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林勻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