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頭髮這樣掉 小心是免疫失調

民眾若發現自己有髮線往後的跡象,其實就有可能是頭髮綁太緊,或雄性禿的早期跡象。

民眾若發現自己有髮線往後的跡象,其實就有可能是頭髮綁太緊,或雄性禿的早期跡象。

良醫問診良醫問診 撰文者: 陳宛欣 整理2024-06-18

一梳頭髮就掉好多根⋯⋯,落髮,我們通常只認為會發生在長輩身上,其實掉髮也有年輕化的狀況,同時也會擔心是否生了什麼病。其實掉髮量只要在標準範圍內即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一旦出現數量異常且合併其他症狀,有可能是營養素缺乏,甚至是免疫失調的情況。

台北榮民總醫院皮膚部部主任、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陳志強指出,欲改善落髮狀況,不僅需要積極治療,找出導致落髮的原因也非常重要,否則未來還是會有復發的機會。以下為口述紀要:

落髮的成因可以分為疤痕性落髮、非疤痕性落髮,在台灣,絕大多數都是有機會長回來的非疤痕性落髮,疤痕性落髮就是頭皮的毛囊受到疾病或外傷的損害,導致無法長出頭髮。而在非疤痕性落髮當中,臨床上最常見原因有三:雄性禿、休止期落髮,以及圓禿(又可稱鬼剃頭)。

缺鐵、缺鋅 恐讓頭髮掉不停

「雄性禿」是頭髮受到雄性荷爾蒙的影響(如雄性荷爾蒙增加或對雄性荷爾蒙特別敏感),毛囊逐漸萎縮導致落髮的狀況。雄性禿是最常見的落髮原因,無論男女皆然,但男女的表現不盡相同,男性常見的是M字型或地中海型禿頭,女性則是毛髮廣泛性稀疏,頭髮密度降低。

要判斷雄性禿並非靠抽血,大多數患者雄性荷爾蒙正常,卻有雄性禿的情形,因此以「頭髮的粗細」做為判斷。判斷是否為雄性禿的一個標準是觀察頭髮逐漸變細、且粗細不一致,差異只要超過二○%,就會認為是雄性禿的狀況。

「休止期落髮」是一種常見的落髮原因,因為頭髮有生長期和休止期的生命週期。正常頭髮有八成五至九成處於生長期,這階段頭髮若非故意拉扯,否則不會輕易掉落;一成至一成五則處在毛髮較容易掉落的休止期。

在正常的情況下,每天會有一百根以下的休止期頭髮掉落,如果明顯超過這個數量,就稱為休止期落髮。當身體遇到以下狀況如生產、手術、生病、缺鐵或鋅、服用某些藥物、體重急劇變化、接種新冠疫苗、確診新冠肺炎,或是面臨各種生理與心理的壓力時,身體為了應付這些衝擊,將使頭髮從生長期進入休止期,從而掉髮。休止期落髮大多是可逆的現象,只要解決上述成因,通常四到六個月毛髮就會長回,過度憂心,不只心理、生理壓力都無法釋放,反而造成落髮狀況沒有改善。

「圓禿」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因身體的免疫失調,造成免疫系統攻擊自己、體內的淋巴球攻擊毛囊,導致掉髮。圓禿的病因尚未明確,但可能與基因遺傳、壓力或疾病有關,甚至有患者接種疫苗時也因此被誘發了圓禿,也可以說是生理與心理的疾病。

和雄性禿與休止期落髮不同的是,圓禿的症狀主要為突然出現的圓形塊狀掉髮,但嚴重者恐出現整頭頭髮掉光光的全頭禿,甚至是全身都無毛(如陰毛或腋毛、眉毛等)的「宇宙禿」。雖對於圓禿的成因並不完全了解,但現在也有新的小分子藥物可以治療圓禿,不過須自費且價格較高,但確實帶給患者新的希望。

常戴帽子、染燙髮會掉髮?破解三迷思避免誤信偏方

現在坊間也有許多與落髮相關的迷思,如有些人說頭皮太油會導致落髮、常戴帽子會長不出頭髮、染髮及燙髮也會造成掉髮等,更甚至會誤信偏方。

運動後流汗、長期戴帽子⋯⋯,頭皮在太油又悶的情況下,有機會造成毛囊炎,進而產生落髮狀況,因此適當的清潔格外重要。若為頭皮較油膩的民眾就可能需要控油,甚至是一天洗多次頭的情況,但對於一般狀況的頭皮,洗髮的次數有無限制?如同吃飯,食量大者一餐三碗飯、食量小者一餐一碗,適當的清洗次數並不會影響落髮,僅要留意洗髮時不用力拉扯,以指腹按摩即可。

靠染燙遮蔽白髮、讓髮量看起來比較多,但民眾也會擔心是否會造成落髮?其實頭髮該掉時就是會掉,也不至於長不回來,更甚至染、燙頭髮也僅是影響分岔而非落髮,除非染燙過程造成毛囊受損、被破壞,才有可能讓頭髮一去不復返。對於染、燙頭髮我都贊成,但就是留意不能過量、過度。要提醒民眾的是,有落髮問題最重要的應該是先釐清原因,再來針對原因治療,不應該似是而非。

值班醫師_陳志強
學歷: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陽明大學醫學系
經歷:台北榮總皮膚科專科醫師、桃園榮民總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台北榮總皮膚部皮膚診斷科主任
現職:國立陽明大學皮膚學科副教授、台北榮民總醫院皮膚部部主任、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台灣皮膚科技教育學會醫學常務理事、台灣檢驗及品保學會理事

洗髮精怎麼用才不致掉髮
民眾擔心用錯洗髮精會導致落髮,參考以下建議就無須過度擔憂:
1、 避開選用雙效合一的洗髮精。
2、挑選適合自己的即可(洗得乾淨,不致脫屑、乾澀)。
3、不過度擔心矽靈成分:矽靈只是附著在頭髮上形成保護薄膜,並非直接影響頭皮、毛囊,因此在使用上也不須過於擔憂。
良醫問診

良醫問診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部

由良醫編輯群採訪各科別權威醫師,透過專訪為民眾解答常見的疾病問題,解析最新醫療趨勢。本專欄為隔週一期,並同步刊登於《商業周刊》。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