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吸之間尋找每一絲活下去的可能!婦產科名醫林禹宏「二次重生」,持續為「生」而努力

由於器官移植病患很容易受到感染,因此林禹宏與家人都十分小心,出門一定戴著口罩,呵護這得來不易的二次生命與機會。

由於器官移植病患很容易受到感染,因此林禹宏與家人都十分小心,出門一定戴著口罩,呵護這得來不易的二次生命與機會。

植愛植愛 撰文者: 植愛2024-07-04

「我一直很努力,希望能夠活下來陪伴我的家人,尤其是我太太,我不忍心留下她一個人獨自生活。」曾經擔任新光醫院婦產科主任以及輔仁大學醫學系副教授的林禹宏醫師在5年間,歷經多次與死神搏鬥,一路陪著他、讓他堅持下來的是對妻子的愛與不捨。

身為婦產科名醫的林禹宏,不但迎接新生命、更是常常參與「製造生命」。雖然大部分治療不孕症的醫師不接生,在生病前的他卻樂於迎接新生命,「我常開玩笑說自己是自產自銷。」林醫師說。協助不孕夫妻擁有自己孩子的成就感常常讓他比夫妻還高興。

2018 年 7 月10 日林醫師在抽血時意外發現自己罹患白血病(俗稱血癌),從此他從製造、迎接新生命的日常,變成隨時面臨死亡的威脅。「我突然覺得生命其實很脆弱,隨時可能會消失。」不過他心情平靜下來後,立即勇敢的接受化學治療。

好在第一次化療的效果很好,只剩下少量癌細胞;但是也因為效果太好,白血球只剩下 40顆,幾乎沒有抵抗力,隨即引發敗血症。事實上每次化療後,都因為白血球太低,而引起敗血症,有一次還發生敗血性休克。在接受2次化療,白血病卻復發的情形下,主治醫師建議做骨髓(幹細胞)移植。不過因為配對結果沒有全合的捐贈者,醫師決定用兒子的幹細胞做(半合)移植。很幸運幹細胞移植的結果很好,癌細胞完全被消滅,讓林醫師戰勝白血病。

林禹宏罹患白血病後,在反覆化療效果不佳下,接受兒子幹細胞骨髓移植,戰勝白血病。

林禹宏罹患白血病後,在反覆化療效果不佳下,接受兒子幹細胞骨髓移植,戰勝白血病。

原以為是幸福故事的開始,命運卻將他推向更多挑戰

「一方面是不想辜負病人的託付,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家人。」林醫師在移植後休養4個月就穿上白袍、回到醫院繼續工作。因為治療過程花了不少錢,也不確定白血病會不會復發,林醫師希望在還活著的時候幫家人多存一點錢。另外林醫師相信:上天讓他留下來,是要他用醫療專業來服務更多病人。林醫師認為,每位求診病人都是相信他的醫術,因此他必須用專業來回應他們的信任與期盼。

就在一切彷彿都回到正軌時,1年後的一次骨髓穿刺檢查卻出現異常細胞,醫師擔心可能是復發,幫他輸入之前兒子抽取幹細胞時冷凍保存的淋巴球。打了2次後,雖然骨髓穿刺檢查正常了,卻出現嚴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疾病(俗稱反排斥):噁心、手腳脫皮、指甲脫落、全身長滿黑斑。一次肺炎後又出現嚴重的肺部反排斥。

2020 年林醫師發現自己做任何動作都會喘、呼吸困難,就連簡單的吃飯、喝水、講話都會喘,更不要說走路。醫師認為是棘手的肺部反排斥,導致「閉鎖性支氣管炎」,會造成支氣管狹窄,以及肺臟纖維化。

「即使身為醫生,過去以為呼吸困難的病人只要戴氧氣就好了,但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才知道呼吸困難的病人生活有多痛苦。」即使已經戴著氧氣,做任何動作還是很喘,無法正常生活。從此林醫師的生活離不開氧氣,肺功能也逐漸下降。

睡覺雖然躺著,好像不會喘,但是閉鎖性支氣管炎除了會喘,還會乾咳;不但白天會咳,躺下來咳得更厲害。咳嗽不但不舒服,而且會喘,所以連睡覺也沒辦法好好休息。林醫師形容當時的生活是「生不如死」,甚至想過要結束生命。但是他說:「我實在捨不得留下太太一個人。」「我當時就像個廢人,日常生活都要太太照顧;太太不但沒有任何怨言,反而在陪伴和照顧中得到幸福;也因為這樣,讓我更加不捨。」林醫師談及往事時,紅了眼眶、數度哽咽,滿是對太太的感激與虧欠。

即使身為醫生,林禹宏醫師過去也曾以為呼吸困難的病人只要戴氧氣就好了,但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才知道即使已經戴著氧氣,做任何動作還是很喘,無法正常生活。

即使身為醫生,林禹宏醫師過去也曾以為呼吸困難的病人只要戴氧氣就好了,但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時,才知道即使已經戴著氧氣,做任何動作還是很喘,無法正常生活。

因為看見過奇蹟出現,所以相信奇蹟來臨

「閉鎖性支氣管炎會逐漸惡化,而且沒有藥物可以治療。因為支氣管愈來愈狹窄,導致氧氣進不來、二氧化碳也排不出去,結果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愈來愈高,有一天抽血結果發現二氧化碳濃度已經高達正常值的3倍,而且血液從中性變成酸性,「我的醫學知識告訴我,我已經活不了多久了。」

林醫師和新光醫院的同仁聯絡;院長得知消息,立刻召集醫療團隊,全力救治這個老同事。除了為他安排安寧照護,同時也不放棄任何一絲希望,安排使用雙向正壓呼吸器,希望能降低二氧化碳濃度。過了3天, 二氧化碳卻仍然降不下來,林醫師打算放棄,回家等待死亡。到了第四天二氧化碳濃度終於降到正常的2倍,血液也回到中性,算是暫時脫離險境,不過醫療團隊也建議應該做肺臟移植。

「行醫30年來,在病人和自己身上看到許多奇蹟;尤其幹細胞移植成功後,總覺得老天爺會保佑我。」所以雖然之前發生肺部反排斥,血液腫瘤科醫師建議他做肺臟移植時,他還以為努力復健就會恢復。但是這時他了解肺臟移植是他活下去唯一的機會,而且家人替他去台大胸腔外科主任徐紹勛教授門診才知道台大醫院肺臟移植的成功率在9成以上,林醫師才決定接受肺臟移植。

漫長的等待,感謝生命裡的奇蹟

等待器官移植是一段漫長的日子,等待的過程中,林醫師的肺功能持續惡化,支氣管愈來愈狹窄。8個月後,家用的氧氣設備已經無法支撐他的身體。有一天,因為血氧持續下降,家人送到急診,隨即轉送加護病房,裝上呼吸器。林醫師哽咽地說:「那時候,我知道自己離死亡更近了。」雖然當時林醫師已經是A型肺臟的第一順位,只要再有一位A型的人願意捐出器官,他就有活命的機會,但是合適的捐贈者始終沒有出現。又過了2個月,林醫師的肺臟已經完全沒有功能,只好裝上葉克膜代替肺臟,以維持生命。2個月後,也就是等待將近1年,林醫師終於等到肺臟移植的機會,得以二次重生。

重生後的復健,才是考驗的開始

肺臟移植後需要積極的復健運動,才能讓移植的肺臟發揮最大的功能。復健的過程很辛苦,特別是對林醫師,因為他在移植前一年多都沒有什麼活動,加上最後4個月躺在病床上,導致肌肉萎縮,肌耐力大幅退化,連一些簡單的動作都做不出來。此外再加上手術時出血太多,只完成單肺移植,而單肺似乎無法提供他運動需要的氧氣,導致復健過程不僅辛苦,而且進步很慢,讓他感到非常挫折。雪上加霜的是,移植出院後,一年內還七度因為感染而住院治療,更增加復健的挑戰。林醫師憑著過人的毅力,以及太太的陪伴與鼓勵,幫助他度過辛苦又漫長的復健。現在林醫師已經能像正常人獨立生活,只是還需要用氧氣。

林太太說,照顧先生的過程中,最無助的時刻是他在剛移植後意識不清的那14天。「我完全無法幫助他,只能靜靜的在一旁等待他醒來。」照顧先生的日子非常辛苦,林太太卻甘之如飴。她認為,每個生命的境遇是好是壞,端看自己用什麼角度看待。對她而言,照顧先生並不辛苦,反而是一種幸福。她說:「幸福,就是兩個人一起做一件事,一起面對困難,那困難反而不再是一種困難。」就像移植前即使先生半夜一直咳嗽,吵得她整晚無法入睡,但對她來說就是一種陪伴:「啊!他今天還在我的身旁。」把每件事都正向的詮釋,是她度過這段艱困時光的力量

讓愛延續,用生命鼓舞人心

肺臟移植兩年多,林醫師和家人除了感恩,也始終細心呵護這個得來不易的肺臟。除了持續努力復健,讓肺臟發揮最大的功能,家裡放了2台空氣清淨機和2台除濕機,出門也一定戴口罩,避免肺臟受到感染。林醫師還將他這5年來生病的故事寫成一本書《二次重生》,除了鼓勵病友和家屬,這本書的稿費也將捐給器捐及病主中心。林醫師希望將捐贈者的大愛回饋給社會,協助推廣器官捐贈。

林禹宏醫師將2次移植的經歷,在《二次重生》一書中,娓娓道來。

林禹宏醫師將2次移植的經歷,在《二次重生》一書中,娓娓道來。

植愛

器官捐贈登錄中心

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登錄中心由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於2002年成立以來,長期致力於提升國人器官捐贈率,包括建置器官移植配對資料庫,推動在健保卡上加註個人器官捐贈意願,並結合器官勸募機構和第一線醫護人員的支持力量,透過關懷、刊物、活動等方式,更多元的加強器官捐贈勸募工作的深度及廣度。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