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上腹痛、噁心...不一定是腸胃出問題!婦科醫師解析「肝臟型內膜異位症」,經期有「這症狀」要小心

肝臟離子宮很遠很遠,但是人體的血管網絡卻是在身體內四通八達,所以內膜碎片或細胞會跑到肝臟來是可預期的。

撰文者: 林正權醫師2024-09-03

子宮內膜的生成,目的有二,一是增加受精卵接受體,來迎接受精卵的來臨,二是像地毯式的鋪設,讓受精卵舒適地著床發育成長。但不可能每個月都會受孕,而子宮內膜細胞的生命週期又很短,約一個月而已,所以容易快速老化,因此需要每個月汰舊換新,才能有效地迎接新生命。老化的內膜自動脫落時,原本供應內膜營養的血管會被扯斷,然後引起出血,因為約一個月發生一次,故中文才命名為月經。

月經的血液因夾帶被淘汰的內膜碎片,所以理當排出子宮腔外,因子宮頸管狹窄,會阻礙經血排出的速度,所以每次的經期來臨,子宮一定會收縮來加速經血的排除,可是雙側輸卵管又跟子宮腔連通,所以子宮在收縮時,也同時會將腔內的經血及脫落的內膜碎片推送到輸卵管去,然後進入腹腔內,內膜碎片細胞大部分是會被腹腔內的大細胞群吞噬掉,一些落網之魚則會存活下來繼續生存,它們大部分在腹腔內(叫內膜異位症),很少部分則隨著血液或淋巴系統飄遊到身體各處,肝臟也不例外。異位性內膜細胞在別人家有兩個特性,一是新生微細血管群,目的是吸收該處的血液營養,一是新生微細神經纖維群,目的不詳,但卻是該處疼痛反應的來源,內膜細胞經血管及淋巴系統,會到身體各處,包括肌肉骨骼肌,因此女性全身性痠痛,它也是促因之一。

肝臟離子宮很遠很遠,但是人體的血管網絡卻是在身體內四通八達,所以內膜碎片或細胞會跑到肝臟來是可預期的,但報導的文獻事實上是少之又少,到目前為止,被報導出來的只有二十幾例而已,最早被報導出來是在1986年,當年的案例是一位21歲女性,有右上腹痛,噁心、嘔吐的症狀,又超音波發現肝臟有13公分大的囊腫(左葉),切除後的病理報告後才知道是內膜異位症,又有一位女性病人,36歲,主訴是在半夜,忽然右上腹劇烈疼痛,這個剛好發生在經期前3小時,當時超音波檢查時,發現肝臟左葉有一顆6公分大小的囊腫,發現這個異常時,醫生都會直接懷疑是肝癌,但抽血驗肝功能及肝癌指數,卻都顯示正常,但為了安全起見,最後還是剖腹取肝腫瘤,開刀時也發現腹腔內是乾乾淨淨(若癌症的話,會粘連的一蹋糊塗)在覺得奇怪之下,醫生先做冰凍切片檢查,病理報告竟是內膜異位症,讓大家嚇了一跳,也解除大家的緊張。之後病人術後很快就恢復健康。為何要先做冰凍切片,因為術前不完全確認是否惡性?所以先切一小片病點組織,了解之後,在決定開刀的範圍,以減少失誤。不過,大家都以為肝臟性內膜異位症都是良性的,可是在1925年,曾有醫生報告有轉變成異位癌的案例,所以大家務必要重視。若有經痛病史,一定要提早治療。

肝臟在上腹部右上方,若這裡有問題, 一定是右上腹痛及身體不舒服,因它也是屬於腸胃系統,所以有時也會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有此問題,大家一定會先看肝膽腸胃科,再做腹部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檢查,有發現腫瘤,沒有醫生會想到是異位瘤,只會直覺想到是癌症。所以診斷上是有點困難,雖然肝臟切片是一個很好的診斷工具,可是很難操作及術後副作用很大,如出血,因此專家建議,還是剖腹進去,先做冷凍切片後,再依據病理結果再作進一步的手術治療。女性病人若每次月經來時,右上腹都會不舒服或疼痛,就應該特別注意。

經痛或內膜異位症的病人其實很多,可是注重它的女性其實也很多,一般而言,大家都以為頂多痛二三天就過去了,殊不知它日後的副作用卻很多,到那時候才急急忙忙處理會很棘手的,因此有經痛病史的女性朋友,請提早治療。要知道提早治療,它就是小病,忽略它,以後就是大病。

本文獲「林正權醫師」授權轉載,原文:女性肝臟型內膜異位症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