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200萬人有氣喘!近5成患者控制不佳、1成恐因病致死...「新型生物製劑」助近8成患者降惡化風險
嚴重型氣喘的定義為已使用高劑量的吸入型類固醇,合併兩種以上控制藥物或口服類固醇後,症狀仍無法改善。
嚴重型氣喘4種表現型
近5成氣喘患者控制不佳、1成可能因病致死
傳統氣喘治療3困境
新型治療助近8成患者降惡化風險
新型生物製劑納健保給付!嚴重型氣喘患者迎曙光
{DS}
隨著季節交替,氣溫變化大,出現胸悶、呼吸急促等不適症狀,當心可能是氣喘前兆!據統計,台灣約有200萬名氣喘患者,成人盛行率約12%,兒童盛行率則有15%。其中,嚴重且控制不良的氣喘患者雖僅約占總氣喘人口的3~10%,但治療成本卻約佔氣喘總醫療成本的60%。
針對嚴重型氣喘治療,自今(2024)年6月起新型生物製劑納入健保給付範圍,提供患者更可近的治療。胸腔內科醫師呼籲並提醒,有需要的患者可積極與醫師討論、選擇合適的藥物,以利改善症狀與穩定控制疾病。
嚴重型氣喘4種表現型
氣喘為全球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氣喘無法完全治癒,加上患者個人習慣,以及環境中的氣候變化與製造、能源、化工業汙染源等影響,都可能誘發氣喘發病與進一步惡化。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副主委、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內科系主任林鴻銓醫師指出,嚴重型氣喘的定義為已使用高劑量的吸入型類固醇,合併兩種以上控制藥物或口服類固醇後,症狀仍無法改善。依照嚴重型氣喘表現型,主要可分為以下4種:
- 嗜酸性白血球型喘(Severe eosinophilic asthma):嗜酸性白血球數目增加引起,數值高於150 cells/uL。
- 過敏型(Severe allergic asthma):,此類病人發病年紀較早,症狀容易因接觸過敏原而誘發,且病人可以偵測到特定的過敏原與血液中有較高的IgE。
- 複雜型
- 非第二型發炎(non T2 high或T2 low):特點通常為嗜中性白血球細胞增多。
近5成氣喘患者控制不佳、1成可能因病致死
台灣成人氣喘臨床照護指引指出,台灣目前仍有近5成患者屬於「控制不佳」等級,意即約每5位患者就有1人氣喘控制不佳。林鴻銓進一步說明,氣喘常見引發呼吸急促、喘息、胸悶和持續咳嗽等症狀,這些症狀會對患者生活品質和肺功能造成顯著影響,而病情頻繁惡化導致住院治療,進而增加臨床負擔,大幅增加死亡風險。其中高達10%患者可能因嚴重氣喘導致死亡。
傳統氣喘治療3困境
氣喘傳統治療大致可分為症狀緩解藥物、症狀控制藥物、疾病表現型藥物三大類。林鴻銓也指出,傳統治療的3大困境,包括現有治療選擇有限、下游阻斷策略,以及療效受限特定族群。
- 現有治療選擇有限:傳統治療方法多為症狀控制型,對部分患者效果有限,且長期使用類固醇更增加副作用風險,如:情緒變化大、水牛肩、皮膚變薄、容易瘀青、骨質疏鬆、肌肉萎縮、月亮臉、高血壓、腹部肥胖、體重上升、水腫,以及感染、潰瘍等。
- 下游阻斷策略:現有治療多集中在發生轉機的下游,無法解決嚴重型氣喘的高複雜及異質性。
- 療效受限特定族群:氣喘生物製劑發展雖百花齊放,但是氣喘患者具備多種表現型分類,傳統生物製劑藥物多僅能用於符合特定表現型引發氣喘的患者、或作為嚴重氣喘維持治療使用,導致患者治療前仍須先檢測型態後才可使用對應治療方式。
新型治療助近8成患者降惡化風險
嚴重型氣喘患者若無穩定管理疾病,不僅可能引發呼吸急促,嚴重更可能引發昏迷、意識混亂、胸腔靜息等狀態,須緊急安排住院治療,以免危及生命。所幸,近年來隨著醫療進展、台灣氣喘照護進步,生物製劑陸續加入氣喘治療生力軍,引領嚴重型氣喘治療變革,近年來死亡率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林鴻銓表示,新型生物製劑有別以往的生物製劑作用機制,是由上游阻斷訊息傳導、不須特定生物標記,並可適用於所有類型的嚴重氣喘患者。患者無須累積口服類固醇的健保給付條件及其所帶來的副作用,更可大幅提升治療效益。
- 上游阻斷作用:聚焦於氣喘發病的上游,從上游阻斷胸腺基質淋巴生成素(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TSLP)阻止誘發發炎反應導致的急性惡化,如:氣溫變化、病毒性疾病、空氣污染、激烈運動、過敏季節、香菸、黴菌、刺激性化學藥品等,從根本上改善氣喘的病理狀態。
- 不需要特定生物標記:無須依賴特定的生物標記,使得適應範圍更廣、涵蓋更多重症氣喘患者,且不受限於任何表現型。
- 更全面的保護作用:提供更全面的防護,從而達到更持久、更穩的的疾病控制效果。
研究顯示,嚴重型氣喘患者使用新型生物製劑治療後,可有效降低67~77%氣喘急性惡化發生率,更降低患者85%因急性惡化而住院風險。顯示新型藥物有效協助患者穩定疾病、降低症狀發作,提供廣泛表現型的嚴重型氣喘患者更全面、精準的治療選擇。
新型生物製劑納健保給付!嚴重型氣喘患者迎曙光
自今(2024)年6月將新型生物製劑納入健保給付範圍,完備嚴重型氣喘患者治療權益,也提供患者更可近的治療選擇,以台灣嚴重型氣喘患者佔比來算,約有將近10萬名病患受惠。衛生福利部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署長表示,氣喘治療發展是我國重要的醫療投資,嚴重型氣喘患者治療權益更是首要關注目標,新型生物製劑近日已納入健保給付範圍,採每四週一次皮下注射,對患者來說是一種相對長效型的治療選擇,相信將可使醫療資源運用效益更大化,讓患者未來可積極與醫護團隊討論個人化的治療方案,助力患者全力「喘」關。
氣喘治療已逐漸邁入精準化時代,健保署也持續推動「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全台已有700多家醫療院所提供氣喘整合照護。民眾可至健保署全球資訊網查詢參與氣喘醫療給付改善方案之院所名單,就近選擇於住家附近基層院所就醫。當病情穩定時,由醫師視病人需要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可就近於特約藥局領藥,減少到大醫院長時間等候及感染之風險。如病情變化可透過電子轉診平台轉診至醫院進一步治療,讓民眾在醫院及診所的分工合作下,獲得有效率及高品質的整合性醫療照護。
醫界、政府共同努力推進新型治療,全面阻斷嚴重氣喘全表現型。
參考資料:2022年《台灣成人氣喘臨床照護指引》
【延伸閱讀】
秋冬換季好發「氣喘」!多數患者竟不知過敏原...醫籲做「1檢測」找出致敏關鍵,阻斷發炎反應
全台200萬人患氣喘,竟有7成人不知!教你4字訣「咻、閉、久、哇」判斷是否氣喘,1招保養預防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