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癌能活多久?為什麼會得骨癌?症狀、好發處、檢查方式一次看

惡性骨癌中的「骨肉瘤」較長發生於孩童、青少年,家長可能會與「生長痛」的骨頭痛搞混,只要症狀有越發疼痛的跡象,建議就醫諮詢為佳。(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惡性骨癌中的「骨肉瘤」較長發生於孩童、青少年,家長可能會與「生長痛」的骨頭痛搞混,只要症狀有越發疼痛的跡象,建議就醫諮詢為佳。(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良醫劃重點良醫劃重點 撰文者: 陳宛欣 整理2025-02-20

什麼是骨癌/骨腫瘤?還分哪幾種?
骨癌症狀有哪些?
骨癌的原因及高風險群?
骨癌容易發生在何處?
骨癌分期 其存活率、死亡率
骨癌如何檢查?
骨癌如何治療?

{DS}

癌症已經連續42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一名。平時最常聽到肺癌、大腸癌等癌症,但你可知道骨頭也會生成腫瘤、甚至成癌,即為「骨癌」!骨癌雖相對少見且症狀較無特異性,容易與其他疼痛如生長痛、退化性關節炎的痛混淆,若忽視症狀、拖延病情,還是可能有骨折、截肢,甚至轉移、死亡的風險。

什麼是骨癌/骨腫瘤?還分哪幾種?

骨癌(骨腫瘤)是一種由骨骼系統長出的惡性腫瘤,而骨骼系統包括骨頭本身、軟骨、骨髓及其中的血管和結締組織。骨癌還可依腫瘤細胞的分化程度(良性、惡性),以及來源(原發性、轉移性)大致分類,

  • 良性骨癌:多數無礙,較不會侵犯其他部位或遠端轉移,定期追蹤即可。但有些良性骨腫瘤如巨大細胞瘤對骨頭破壞程度大、易復發,有時產生肺部轉移與轉變為惡性,可能就需要透過手術處理。
  • 惡性骨癌:骨肉瘤(osteosarcoma)就是惡性骨癌的其中一種,多發生在小朋友、青少年身上,約占兒童骨癌七成。
  • 原發性骨癌:最常見的有惡性骨肉瘤、尤英氏肉瘤(Ewing sarcoma,也稱伊文氏肉瘤)、惡性軟骨肉瘤(chondrosarcoma)等。
  • 轉移性骨癌:為其他器官的癌症轉移至骨頭。若惡性腫瘤轉移至骨頭,即為該癌症的末期患者。

骨癌症狀有哪些?

持續性骨痛則是骨癌最常見的臨床症狀,疼痛恐持續3~4個月,甚至可能超過6個月之久。而「夜間疼痛」也是判斷骨癌的重要指標,如出現類似症狀就要留意了。

根據美國梅約診所衛教資訊指出,骨癌的症狀可能包括,骨骼疼痛;患處附近腫脹或壓痛;骨骼脆弱,可能導致骨折;感覺疲倦;體重減輕。

但也因骨肉瘤較長發生於孩童、青少年,家長可能會與「生長痛」的骨頭痛搞混。另外,也因骨癌的症狀不特異,可能會有長輩將骨癌和退化性關節炎、髖關節炎混淆。只要症狀有越發疼痛的跡象,建議就醫諮詢為佳。

和生長痛的差異,生長痛不會摸到腫塊且疼痛點不固定,運動時疼痛會減輕(骨癌運動時疼痛會增加)。

延伸閱讀:骨頭痛好久、晚上又更痛?骨科醫師告訴你:一表看是否「骨癌」上門!

骨癌的原因及高風險群?

臺北榮民總醫院骨科部吳博貴科主任指出,骨癌致病原因仍不明,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 骨骼過度生長
  • 慢性發炎刺激
  • 代謝問題
  • 基因:有些骨腫瘤、骨肉瘤和基因有關,可能為「個體基因的突變」,進而造成惡性的轉變。
  • 放射線:骨肉瘤和放射線有大關聯,日本研究發現,原爆倖存者罹患骨肉瘤的機會較一般人高出了一萬倍之多。但一般拍攝X光的放射線劑量低,並不會導致骨肉瘤。

骨癌容易發生在何處?

一般來說骨腫瘤好發在「關節附近」,如膝關節、髖關節等。但也會根據成因不同,而有相異的好發部位。如原發性惡性骨腫瘤中最為常見的「骨肉瘤」,它是種起源於骨細胞的骨癌,惡性度較高,好發青少年、孩童以及年輕族群,好發部位常見於長骨(股骨之遠心端、脛骨之近心端等),約有半數發生在膝蓋附近。

原發性骨腫瘤中第二常見的「軟骨肉瘤」,多發生在中老年人,相較於其他的惡性骨腫瘤,較不會發生遠處的轉移。軟骨肉瘤較為容易發生在靠近中軸骨的位置(如骨盆、肋骨與肩胛骨),或近端肱骨(肩膀)與近端股骨(髖部)也是常見的位置。

骨癌分期 其存活率、死亡率

根據美國骨骼肌肉腫瘤學會(MSTS)的分類(以惡性骨肉瘤為例),

分期

惡性度

侵犯程度

遠端轉移

IA

低惡性度

侷限型

IB

低惡性度

侵犯到腔室外

IIA高惡性度

侷限型

IIB

高惡性度

侵犯到腔室外

III

低獲高惡性度

侷限型或侵犯到腔室外

且據美國癌症協會資料顯示,局部(Localized)之侵犯五年存活率76%、區域性轉移(Regional)之五年存活率64%、遠端轉移(Distant)之五年存活率24%。

骨癌如何檢查?

要判斷骨腫瘤良性或惡性,可能會需要靠醫師詢問患者相關症狀,並由醫師判斷適用哪一類影像檢查,如X光、電腦斷層攝影(CT)、磁振造影(MRI)、骨骼掃描(bone scan)等。若有疑似病灶,還是要以腫瘤切片、由醫師依據腫瘤的組織型態做最後的診斷。

骨癌如何治療?

骨腫瘤的治療,肢體保留手術是治療的主流,除了將腫瘤切除外,還要做肢體的重建。而目前「冷凍治療」也成為骨腫瘤肢體保留手術的主流之一,醫師在切除惡性骨腫瘤後,使用低溫冷凍進行冷凍自體骨之生物性重建;良性骨腫瘤手術刮除後,可對於殘留之腫瘤進行之輔助治療,降低腫瘤復發機會。

參考資料
台中榮總亞東醫院林口長庚梅約診所American Cancer Society吳博貴醫師

延伸閱讀
什麼是「骨頭痛」?骨頭痛該怎麼辦?竟可能是癌症警訊!醫師揭:「這種骨頭痛」要小心
家有學齡兒童注意!腳跟痛就是「轉大人」?骨科醫師提醒:別把「骨骺炎」當生長痛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曾耀儀

良醫劃重點

良醫劃重點

查看全部

良醫小編群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