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奪命率10年增4成!HER2陽性最難纏...醫籲「早篩早治+精準醫療」三箭齊發降死亡率

最新十大死因16日出爐,癌症仍居國人死因之首,其中女性頭號癌症乳癌與男性前列腺癌,過去十年死亡率平均上升約40%,並列成長最快的癌症。(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衛福部統計處16日公布2024年(民國113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依然蟬聯首位,且已連續43年居冠。進一步分析十大癌症類別可見,前列腺癌(攝護腺癌)、卵巢癌標準化死亡率上升;乳癌與男性前列腺癌在過去十年間死亡率皆上升約四成,並列為成長速度最快的癌種。
其中,乳癌HER2陽性亞型僅占整體乳癌兩成,卻因腫瘤生長快速、易轉移且抗藥性高,被視為治療挑戰最大類型。醫界強調,現今乳癌防治須靠「三箭齊發」:早期篩檢、即時治療、精準用藥,三管齊下才能有效壓低死亡率。
乳癌蟬聯女性癌王!患者年輕化趨勢明顯
乳癌多年來穩居台灣女性癌症發生與死亡率第一位。統計顯示,2018~2022年間,35~39歲女性的乳癌發生率,從每10萬人約60例上升至近100例,且發病高峰年齡從50~54歲下修至45~49歲,顯示乳癌有年輕化趨勢。
台灣乳房腫瘤手術暨重建醫學會理事長葉顯堂醫師指出,死亡人數上升的背後,其實是整體乳癌患者母數增加,即便醫療進展明顯,死亡人數也會因基數擴大而攀升。他強調:「降低死亡率必須從源頭做起。提升早期篩檢覆蓋率、強化治療落實率,以及發展精準醫療,是當前防治乳癌的三大關鍵策略。」
HER2陽性乳癌治療挑戰高 雙標靶注射療法成關鍵武器
HER2陽性乳癌雖僅占整體乳癌患者約20%,但因其惡性程度高,過去常面臨復發與轉移風險,治療困難,被視為最具挑戰性的乳癌亞型。葉顯堂指出,過去標靶藥物選擇有限,許多患者無法獲得有效控制。然而,隨著醫療進步,雙標靶療法近年成為治療HER2陽性乳癌的重要里程碑。特別是皮下注射型雙標靶療法問世後,治療時間縮短、生活品質提升,對臨床與病患皆是重大突破。
自今年5月起,皮下注射雙標靶療法正式納入健保,對HER2陽性乳癌患者是一大福音。根據健保給付方案,早期乳癌患者最多可獲得18個療程補助,轉移性病友則可獲最高26個療程(長達18個月)的給付。
此舉預估可幫病友減輕高達120至180萬元藥費,估計每年將有超過千名患者因此受益。葉顯堂指出:「有了健保支持,許多原本可能因經濟因素中斷療程的患者,現在更有意願完整接受治療,進而提升療效與預後。」
年輕女性也中鏢!保乳手術重拾信心與生活品質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醫師分享,HER2陽性乳癌患者年輕化情形愈加明顯。臨床上曾有28歲未婚女性,因摸到2公分硬塊就醫,確診HER2陽性乳癌。接受1~2次雙標靶術前治療後,腫瘤明顯縮小,最終成功進行保乳手術。「即使夏天穿比基尼也不影響外觀,對自信與心理支持助益極大。」
過去HER2陽性乳癌患者缺乏有效的標靶藥物,常面臨反覆復發與惡化風險。隨著近年來醫療科技進步,隨著標靶治療日益成熟,特別是皮下注射雙標靶療法的導入,不僅顯著提升患者生活品質,也有助於提高治療順從性,進而強化整體治療成效。不過,葉顯堂坦言,即便藥物選擇增加,在臨床上仍有不少患者因治療週期長、費用高昂,在經濟壓力下難以完成全療程,影響療效與預後,而健保支持能大幅提升患者的治療意願。
此外,除藥費壓力,雙標靶皮下注射也大幅縮短治療時間。陳芳銘表示,相較傳統靜脈注射需耗時2~3小時,皮下注射只需數分鐘,患者利用通勤或空檔即可就醫,顯著降低通勤與等候時間,尤其有利於職場女性與照顧者,同時提高治療順從性與生活品質。
葉顯堂與陳芳銘共同呼籲,乳癌治療已進入嶄新世代,不再是一場孤獨戰役。「現在有新藥、有健保制度撐腰,更有整合式醫療團隊陪伴,病患可與醫師共決療程、攜手前行。」即便是HER2陽性這類過往被視為最具挑戰性的乳癌亞型,如今也已可望透過雙標靶療法有效控制。無論是年輕職場新鮮人、忙碌母親甚至樂活長者,只要願意開始治療,在新藥與健保支持下,都有機會迎向更穩定的治療歷程,並活出更有品質的未來。
【延伸閱讀】
乳癌就要切乳房?乳癌治療不是一種方法就夠!標靶、免疫、化療怎麼搭?醫師一次解析
乳癌初期、末期症狀差在哪?乳癌篩檢、存活率全解析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曾耀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