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力不足也可能威脅性命!國人十大死因 一半和活動量不夠相關

撰文者: 吳佩琪2023-04-10
膝蓋無力、走路變慢、力不從心……,這些都是行動力不足的警訊,不過,卻常被當成自然老化的現象而忽略。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提醒,骨質及肌肉量流失、肌力下降及行動力變差等情形,除了影響身體代謝機能,也會加速慢性病進展,並且形成惡性循環,嚴重時恐致命!可見行動力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比想像中還要重要。

膝蓋無力、走路變慢、力不從心……,這些都是行動力不足的警訊,不過,卻常被當成自然老化的現象而忽略。


行動力不足 可能是慢性病根源


根據衛福部公布的資料顯示,110年國人十大死因中,竟高達5項和代謝症候群有關,包括「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及「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林頌凱指出,年齡增長、體重過重都會讓身體的代謝能力變慢,當代謝變差時,也會導致肥胖,並且讓身體加速老化;由此可知,老化、肥胖和代謝性疾病之間互為因果,彼此息息相關。令人擔憂的是,老化及肥胖也是影響肌力及行動力的主因,因此,上述代謝性疾病患者,更應該注意行動力不足所衍伸的問題!

「肥胖的人因負荷重及關節負擔較大,活動時易引發疼痛不適等狀況,可能因而減少活動量,若本身又屬於慢性病患者,行動力不足又會導致代謝力降低,進而讓人體代謝血糖、血脂、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的速率減緩,長久下來恐加速疾病進展!」林頌凱舉臨床上常見的案例,進一步說明活動力和代謝性疾病之間的關聯性。

此外,某些治療代謝性疾病的藥物,例如降血脂、降膽固醇常用的處方藥「史他汀類」(Statins),很多患者服用後又會出現全身疼痛、肌肉無力等副作用,也會讓體能及行動力變差。「行動力退化可能和慢性病、藥物、飲食及生活習慣都有關係,患者本身未必都能察覺!」林頌凱提醒,行動力與疾病、體能及生活品質等各方面皆環環相扣,當感覺異常時,最好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才能找出真正的原因與改善的方法。

如何提升代謝 預防慢性病上身


「想要提升身體的代謝能力,降低罹患慢性病的機率,可以從吃、做、想、睡等各方面做起」林頌凱進一步解釋,「吃」是指三餐飲食營養均衡;「做」表示須維持固定的運動習慣及良好的生活習慣;「睡」則是生活作息正常,達到睡眠充足、不熬夜的要求,若身體能好好休養,就不會一直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想」和情緒管理有關,面對壓力時要適時調節,遇到挫折時學會如何處理,尤其是當病痛纏身時,能用正向的態度面對,不會消極的逃避。

「國人不健康餘命長達8.04年,也就是臨終前每個人平均臥床時間超過8年,若不想晚年失能、喪失行動力,就要及早正視慢性病及行動力不足等問題」林頌凱再一次重申。

林頌凱表示,想要提升身體的代謝能力,降低罹患慢性病的機率,可以從吃、做、想、睡等各方面做起。攝影/陳正國


慢性病患如何吃出行動力


很多慢性病患因為病痛或身體出狀態,對於飲食的內容就會更加謹慎、小心,「患者常道聽途說或自己亂吃,該吃的、該補充的營養素都沒攝取到,不該吃的卻不曉得應有所節制!」林頌凱表示,臨床上常遇到慢性病患者吃錯營養素,結果反而造成體力下降的情況。

想要提升行動力,規律的運動及充足的營養皆缺一不可,「尤其是蛋白質的補充非常重要,除了調節身體機能與維持代謝功能之外,修補身體組織、增長肌肉及促進骨質生成等,也都少不了它們。」過去只要提到補充蛋白質,大多數人都會直接聯想到牛肉、豬肉、魚肉或乳製品等動物性蛋白質,不過,這些食材因含有動物性脂肪及膽固醇等成分,許多慢性病患者因擔憂會對身體及心血管造成負擔,往往都不敢多吃。其實,大豆、豌豆等食材裡,也含有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營養成分不輸動物性食材,特別是經由現代科技純化的小分子胜肽營養品,因為更容易消化、吸收,對於肌肉合成及提升行動力等,也能給予更有效率的協助。

健康須靠自己守護,植物性蛋白質有助於提升行動力,又不會為身體帶來多餘的負擔,不管對慢性病患者或一般人而言,都是更健康的好選擇。

大豆、豌豆等食材裡含有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營養成分不輸動物性食材。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