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症候群是三高的源頭!不注意小心「心血管受損」…遠離慢性病 飲食、運動怎麼做?
隨著平均壽命延長,國人最常罹患的疾病已從傳染病,逐漸轉變為慢性病,衛福部每年公布的國人10大死因中,就有9項屬於慢性病,可見慢性病已成為現代人健康上的最大隱憂。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腎臟病等,都屬於國人常見的慢性病,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醫療副主任柳朋馳提醒,慢性病的發生常互為因果、環環相扣,若沒有好好照護,恐加速疾病的進展,並且引發骨牌效應!
隨著平均壽命延長,國人最常罹患的疾病已從傳染病,逐漸轉變為慢性病。
慢性病是什麼?
我們常聽到「慢性病」三個字,尤其前兩年新冠疫情高峰期時,慢性病患者更被視為重症高危險群,不過,到底慢性病是什麼呢?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的定義,慢性病為「持續超過3個月,並且長期影響健康的疾病」,同時又具有「成因複雜、病徵多樣」、「較難完全痊癒」,「需長期接受醫療照護」等特色。柳朋馳表示,慢性病成因除了「老化」之外,近年來發現飲食及生活型態的改變,更是讓慢性病盛行率逐年上升的原因。
代謝症候群是慢性病的源頭
想要防治慢性病,一定要特別留意「代謝症候群」,柳朋馳用「冰山一角」來形容代謝症候群,由於疾病的發生是漸進式的,當一個人出現代謝症候群相關徵兆時,表示健康情況已經開始失控,冰山下可能隱藏了許多即將爆發的疾病。「代謝症候群是疾病的前期,表示健康情況正從綠燈逐漸走向紅燈,提醒我們該好好調整生活型態了!」
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
慢性病易陷入惡性循環
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看似小毛病,卻和大多數慢性病有關,柳朋馳指出,三高會讓血管組織受損,提升血管硬化的風險,進而使全身血管及器官皆受影響。人體血管有大、中、小(微)之分,若主動脈(大血管)硬化,再加上血壓控制不良,就可能出現主動脈剝離等危急狀況,嚴重時還可能猝死;腦動脈、冠狀動脈則屬於中型血管,若阻塞或缺血時,則可能導致中風等情況;微血管占全身血管9成以上,例如視網膜病變、腎臟病等,都和微血管有密切關聯性。
「三高和全身器官的關係猶如一張綿密的網絡,例如,代謝出狀況時會讓心血管受損,心臟的問題又會影響腎臟的血流量,造成腎功能下降,同時導致腎源性高血壓,而腎功能不足也會干擾血糖的調控,並且引發貧血,進而讓心臟功能惡化!」柳朋馳提醒,想要避免三高危害健康,同時陷入惡性循環之中,一定要從慢性病的源頭,也就是代謝症候群開始控制。
服藥加非藥物治療 遠離慢性病
「遵照醫囑按時服藥,除了可以改善慢性病帶來的不適症狀之外,也能延緩疾病的進展」柳朋馳建議,除了藥物治療之外,病人本身若能在「非藥物治療」的部分多加努力,就能提升減藥的可能性。
非藥物治的部分不外乎「飲食調整」、「持續運動」及「良好睡眠品質」等,雖是老生常談的健康觀念,但還是很多人無法確實做到。柳朋馳提到,三高和飲食習慣脫不了關係,他常叮嚀患者一定要少油、少糖、少鹽,增加蛋白質、纖維素及植化素的攝取量,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戒除抽煙、喝酒及嚼檳榔等壞習慣。
「成人每天約需3至4份蛋白質,老人家因肌肉流失較快,蛋白質的需求量更多,不過,很多人每天只吃到1至2份蛋白質而已!」想要補足蛋白質,同時又不想攝取到油脂等成分,建議可以從大豆、毛豆或豆漿、豆腐等豆製品來補充優質蛋白質,而五顏六色的蔬果富含植化素,能夠發揮抗氧化、維護身體健康等效用,建議應適量攝取。不過,現代人外食比例偏高,想要做到營養均衡可能較為困難,選擇補充保健食品的方式,也是聰明、便利的好選擇。
除了調整飲食之外,最好再搭配有氧及負重運動,例如快走提升心肺功能,加上抬腿(可綁沙袋增加重量)、舉啞鈴等,利用飲食、運動及睡眠等三管齊下的方式,慢慢找回失去的健康。
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醫療副主任柳朋馳提醒,慢性病的發生常互為因果、環環相扣,若沒有好好照護,恐加速疾病的進展,並且引發骨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