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乾癬又腳痛 小心乾癬性關節炎來擾
今年30歲的小玲5年前被診斷罹患乾癬,雖然身體常有紅腫、脫屑情形,因定期回診接受照光治療,所以皮膚狀況穩定。不過一個月前,小玲的後腳跟開始疼痛不止,趕緊回診諮詢醫師,發現小玲的手指在第二、三指尖僵硬,且指甲甲面出現小凹陷,經進一步深入檢查後,發現小玲已併發乾癬性關節炎,幸好及時治療,目前追蹤無大礙。
聖馬爾定醫院皮膚科醫師謝馥年表示,乾癬主要以皮膚症狀表現為主,包括頭皮、軀幹、手腳伸側等會有邊緣規則的紅色斑塊型脫屑、癢感,且有一半的患者會有指甲變化如生長不良、小凹陷及泛黃成油滴樣等現象,而其中約有一至三成會併發乾癬性關節炎,「這近三成會併發乾癬性關節炎的成因,推估與免疫系統、遺傳與後天環境有關。也就是說,若有體質又加上內外在環境刺激便會誘發免疫反應,皮膚與關節都可能產生影響。」
乾癬併發症多 嚴重恐造成不可逆的關節變形
乾癬不只侷限於皮膚症狀,還有許多相關併發症與共病,包括乾癬性關節炎、虹彩炎、心血管疾病、三高症狀以及克隆氏症等,「一旦出現乾癬性關節炎,常見症狀如手腳關節異常腫脹、發炎,若不積極接受治療,兩年內就可能出現不可逆的關節變形。」謝馥年醫師提醒,若能及早介入、定期篩檢並注重飲食與生活規律,未來發生併發症與共病的機率會降低,關節變形與破壞也不會發生。
謝馥年醫師提到,在治療上乾癬患者若只有小範圍的皮膚問題,一般只要使用局部類固醇藥膏與其他非類固醇藥膏、包括外用維他命D製劑、外用A酸、外用免疫抑制劑以及保濕劑治療即控制得很好,但對於有大範圍皮膚症狀者同時有關節症狀的患者來說,臨床上會建議加上口服藥物合併照光治療;「若口服藥物以及窄波段紫外線B光照光的效果也不佳,則建議進一步使用生物製劑,直接抑制乾癬的免疫機轉,對皮膚及關節狀況的改善效果較佳。」幸運的是,案例中的小玲因早期發現乾癬影響到關節,且及早使用生物製劑治療,關節並未變形。
PEST自我檢測 可警覺乾癬性關節炎風險因子
乾癬性關節炎並非來的無聲無息。根據統計,乾癬患者約有一半會有指甲問題,而在乾癬性關節炎患者上,則有高達九成會有指甲問題。研究指出,指甲變化、皮膚範圍大、有乾癬性關節炎家族史都是乾癬性關節炎重要的危險因子。患者指甲表現包括粉粹性指甲、點狀凹陷、油滴狀指甲病變、甲床分離等等。國際間常用「乾癬流行病學篩檢工具」簡稱PEST,來了解乾癬患者罹患關節炎風險,透過簡單五個問題,包含是否有關節腫脹、醫師曾診斷關節炎、乾癬指甲病變(指甲凹陷、洞)與否、腳後跟是否疼痛或任一手指或腳趾有不明原因紅腫疼痛等進行自我評估,當中只要有三題回答「是」,恐有乾癬性關節炎風險,建議進一步諮詢專科醫師。
謝馥年醫師指出,乾癬如同皮膚免疫系統的慢性病,只要及早發現、遵循醫囑接受治療,現有健保給付生物製劑,除治療皮膚病灶亦可同時保護關節,透過與醫師溝通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以減低未來併發症與共病發生的風險。
除了配合治療外,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有益於病況改善,謝馥年醫師提醒,乾癬患者應避免外傷、感染、亂吃保健食品、亂服成藥、抽菸、喝酒等;內在方面則做好情緒控制,不過度緊張、減少壓力,搭配適度日照以及充足的睡眠,皆有助於舒緩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