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韭菜降血脂 保健密碼藏在味道中 華人健康網 About 撰文者駱慧雯 2016-03-04瀏覽數:6344 針對忙碌的現代人,依照不同時節,透過醫師以及各領域專家,提供飲食保健、疾病預防、減重、運動健身、美容保養、養生保健及食譜等醫療保健相關知識,引導民眾養成正確的健康生活態度及觀念。 韭菜的纖維較粗,吃太多容易刺激腸道,可能導致腹痛、腹瀉,腸胃功能不佳的人不宜食用太多。 不過,陳彥甫營養師也提醒,韭菜的纖維較粗,吃太多容易刺激腸道,可能導致腹痛、腹瀉,胃潰瘍患者或腸胃吸收較差的人,最好注意攝取量。此外,韭菜吃多了易上火,韭菜更不能和酒精一起食用,以免火上加火,導致血壓失控。 【蒜香芝麻韭菜卷】 材料:韭菜100公克、白芝麻30公克、蒜末20公克、柴魚片適量。 調味料:醬油2大匙、麻油1小匙。 作法: 韭菜洗淨,放入滾水中汆燙,撈出放涼後,擠乾水分,切段,盛盤備用。 薑蒜末與調味料拌勻,淋上切段熟韭菜,再灑上柴魚片和白芝麻即可。 備註:韭菜能改善血脂,保護心血管;芝麻含有亞麻油酸和次亞麻油酸,不僅可以保持肌膚光滑,也可促進體內脂肪的代謝。 【韭菜銀芽雞絲】 材料:雞胸肉100公克、豆芽菜50公克、韭菜花30公克、紅蘿蔔10公克。 調味料:糖1小匙、鹽和香油少許。 作法: 將所有材料洗淨後,韭菜花切段,與豆芽菜分別汆燙,沖涼後瀝乾;紅蘿蔔去皮切絲。 將雞胸肉放入滾水中煮熟,沖涼後剝成絲。 將所有材料與調味料拌勻即可。 備註:韭菜花富含鈣、磷、鉀、胡蘿蔔素和維生素B2、維生素C,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使體內脂肪代謝正常。紅蘿蔔又具有護眼明目的作用,特別適合經常使用電腦和手機的上班族。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華人健康網》 第一頁 « 1 2 » 最後頁 單頁閱讀 標籤: 韭菜 菜花 柴魚片 保護心血管 護心 亞麻油酸 韭菜花 評分: 1 2 3 4 5 (0) 列印 轉寄 按讚加入良醫健康網粉絲團 延伸閱讀 保護腸道助排便!香菇多醣體發威 黑木耳VS白木耳,保健擂臺大PK!贏的是? 吃秋葵6大意外好處 不只顧胃解便祕,更能補鈣、防大腸癌 夏日瘦身必吃這一味~「美人腿」茭白筍+百香果兼袪斑 初秋眼乾皮膚乾?吃哈密瓜潤燥補水分 熱門推薦 保溫杯不能放茶包、咖啡?破解5大疑點 陷人生低潮、至親過世...曾寶儀花了十年才懂的人生醒悟:「我再也無法對人說節哀順變,因為根本沒有這回事」 寒流聰明新穿法:1+1+1保暖禦寒超給力 愛喝美式,其實你比較衝動!愛喝拿鐵,你的個性是...心理師教你從「10種咖啡」看出你的性格 「踮腳尖」好處太多了!中西醫教你強化肌力、預防骨鬆,還能排濕氣 「重鹹」真的是健康頭號殺手!醫學期刊最新研究:15種NG飲食害你提早死亡,比抽菸更嚴重 今日最新 2醫1護感染》是否考慮封院?陳時中這樣說 「14天瘦身術」靠吃蛋白質也可以瘦!日本減重名醫:吃對時間,再搭配2動作,打造易瘦體質 為生男想篩選性別...醫師嘆:我無法接受胚胎庫裡,那些被遺忘的女孩們 從插鼻胃管、導尿管到重新站起來!職能治療師透露:讓長輩遠離臥床生活的關鍵 膝蓋痛的人,該穿「這2種鞋」!骨科醫師:從預防到改善,你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 共有0則留言 回應文章請先登入會員或註冊。
吃韭菜降血脂 保健密碼藏在味道中 華人健康網 About 撰文者駱慧雯 2016-03-04瀏覽數:6344 針對忙碌的現代人,依照不同時節,透過醫師以及各領域專家,提供飲食保健、疾病預防、減重、運動健身、美容保養、養生保健及食譜等醫療保健相關知識,引導民眾養成正確的健康生活態度及觀念。 韭菜的纖維較粗,吃太多容易刺激腸道,可能導致腹痛、腹瀉,腸胃功能不佳的人不宜食用太多。 不過,陳彥甫營養師也提醒,韭菜的纖維較粗,吃太多容易刺激腸道,可能導致腹痛、腹瀉,胃潰瘍患者或腸胃吸收較差的人,最好注意攝取量。此外,韭菜吃多了易上火,韭菜更不能和酒精一起食用,以免火上加火,導致血壓失控。 【蒜香芝麻韭菜卷】 材料:韭菜100公克、白芝麻30公克、蒜末20公克、柴魚片適量。 調味料:醬油2大匙、麻油1小匙。 作法: 韭菜洗淨,放入滾水中汆燙,撈出放涼後,擠乾水分,切段,盛盤備用。 薑蒜末與調味料拌勻,淋上切段熟韭菜,再灑上柴魚片和白芝麻即可。 備註:韭菜能改善血脂,保護心血管;芝麻含有亞麻油酸和次亞麻油酸,不僅可以保持肌膚光滑,也可促進體內脂肪的代謝。 【韭菜銀芽雞絲】 材料:雞胸肉100公克、豆芽菜50公克、韭菜花30公克、紅蘿蔔10公克。 調味料:糖1小匙、鹽和香油少許。 作法: 將所有材料洗淨後,韭菜花切段,與豆芽菜分別汆燙,沖涼後瀝乾;紅蘿蔔去皮切絲。 將雞胸肉放入滾水中煮熟,沖涼後剝成絲。 將所有材料與調味料拌勻即可。 備註:韭菜花富含鈣、磷、鉀、胡蘿蔔素和維生素B2、維生素C,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使體內脂肪代謝正常。紅蘿蔔又具有護眼明目的作用,特別適合經常使用電腦和手機的上班族。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華人健康網》 第一頁 « 1 2 » 最後頁 單頁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