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若樸營養師強調,大小番茄滋味口感其實各有特色。像大番茄最好挑果形豐圓、果色鮮紅帶有果香的,越紅表示茄紅素越多。而小番茄則講求果實呈長橢圓形,果色鮮紅亮麗,果形整齊美觀;尤其是皮薄肉質細膩,甜中帶一點點酸最好吃。
特別是番茄中的茄紅素,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具有防癌效果;研究已證實,茄紅素不僅完全不怕加熱,反而是要烹調加工過後,更容易釋放出營養素,也更容易吸收。
【抗氧化元氣番茄湯】
這一道「抗氧化元氣番茄湯」做法很簡單,將橄欖油、蒜末與洋蔥拌炒後,再加入番茄、紅甜椒與蔬菜高湯一起加熱,經過果汁機攪打後,就是營養美味的基本款番茄湯,不但冷熱都好喝,也可以依個人喜好,添加不同的香料與調味料,讓口味變化更加豐富。
至於番茄怎樣吃最好?以下7點小撇步教你健康吃,營養不流失:
1.愈紅愈好:番茄有紅、黃、青等顏色,愈紅愈好,茄紅素含量愈多。
2.加熱吃比生吃好:煮熟能破壞細胞壁,使茄紅素釋放更多。由於茄紅素是一種對熱穩定的抗氧化成分,不用擔心因加熱而破壞。
3.不要去皮:外皮的茄紅素多於果實,愈紅的番茄,外皮茄紅素愈多,可能是果實的2到3倍。
4.想生吃,建議飯後:如果想要生吃番茄,飯後吃比空腹吃好,因為用餐時通常會食用肉類或油脂,飯後吃番茄,人體對茄紅素的吸收力比空腹時更佳。
5.烹調番茄最好用油:也和茄紅素屬於脂溶性有關,所以烹調時最好和油脂一起,可提高2至3倍的吸收率。
6.補充番茄製品:番茄汁、番茄醬及番茄糊等製品,也都含有茄紅素,如果沒有機會吃太多新鮮番茄,也可以利用番茄製品補充,但這些製品含鈉量高,高血壓者不宜食用太多。
7.盡早吃完:茄紅素有抗氧化效果,但遇到空氣也容易氧化,建議不論是烹煮後的番茄,還是開罐的番茄汁,都應該盡早吃完。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華人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