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險與長照險大不同 投保前理賠條件多注意

後青春俱樂部後青春俱樂部 撰文者: 良醫編輯群2024-05-16

擔心老後的健康風險,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投保失能險或長照險,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但實際上,失能險與長照險在理賠依據上大大不同,且各家保險公司設定的失能險理賠條件也可能有不同之處,在投保前宜先多加注意。

「失能險」就是市場上所謂的殘廢險/殘扶險,投保後,因為意外或是疾病因素,致使身體某些部位失去功能,保險公司核可過關後,就可以拿到保險金,用以因應殘廢時的基本需求及花費。

而「長照險」是否理賠,是依據是否達到「長期照顧狀態」,須符合生理功能障礙或認知功能障礙。前者是指進食、移位、如廁、沐浴、平地行動及更衣等6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持續存有3項以上的障礙,後者則是判定為中度以上失智;至於「失能險」的理賠依據,是11級80項的失能等級表,主要是依據各項器官的損害或衰退程度而定。

各家設計不同 投保把握4大重點

各家保險公司理賠條件皆不相同,但常見的失能判定包括醫院診斷書、殘廢等級認定、2年內確實不能從事原來工作,不能從事依其教育程度、技能訓練或經驗所得從事之任何工作等,在投保前必須問清楚並留意各項界定。

理賠項目主要包括失能保險金(1至11 級,依等級給付不同比例)及失能復健保險金(1至6 級,在失能保險金外,另付失能復健保險金),但理賠上限、最長給付時間、理賠時間的間隔等,也都因條文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有些產品需要定期檢附診斷文件、交付保險公司,才能持續申請理賠,否則給付可能就會中止。

此外,失能險的理賠通常都會有「等待期」的設計,等待期意指當失能事件發生後,需要過多久,保險公司才會開始給付保險,有些商品的理賠時間能夠往回追溯到診斷確定日,但也有些商品要到等待期過後,才開始給付保險金。

在挑選失能險時,消費者可以依循4個重點作為比較依據。首先,「要保定期還是終身?」越年輕的民眾,定期險保費會比較便宜;第二、「是否有保證給付?」失能險保證給付,指的是當失能情形發生時,無論被保險人離世還是存活,保險公司都有保證給付你約定月數金額的責任;第三、當失能級數在1至6級時,保險公司是否同樣支付100%的失能扶助金;以及當遭遇特定事故,只要能提出證明,是否享有免繳保費的「豁免保費」設計。

失智症 失能險也可賠

另一個讓「失能險」受到民眾關注的議題,就是「失智」是否也可納入保障範圍之中呢?

目前較為明確將失智症狀納入理賠範疇的是「長期照護險」與「特殊傷病險」中的巴金森氏症,不過,失智症的判定與「神經障害失能」有關,也有機會納入理賠範圍之中。

要認定為「神經障害失能」,須有精神科、神經科、神經外科或復健科專科醫師診斷證明及相關檢驗報告(如簡式智能評估表(MMSE)、失能評估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神經電生理檢查報告、神經系統影像檢查報告及相符之診斷檢查報告等)依據,必要時保險人需要另行指定專科醫師會同認定。

若有失語、失認、失行等等病灶症狀、四肢麻痺、錐體外路症狀、記憶力障害、知覺障害、感情障害、意欲減退、人格變化等顯著障害,或者麻痺等症狀,雖為輕度,身體能力仍存,但非他人在身邊指示,無法遂行其工作者,也可適用失能等級第3級。

此外,若失能險條款書有「為維持生命必要之日常生活活動」等認定範圍,在相關醫師認定後,日常生活尚可自理,也符合第3級失能理賠。

「殘廢失能」並非長者專利,年輕人因意外、疾病也有可能遭遇此風險,且憾事一旦發生,往往造成家中經濟的沉重負擔,轉嫁相關風險是每個人在規劃保險時,不能忽略的重要環節。

後青春俱樂部

後青春俱樂部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群

退休生活要幸福快樂,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保持學習的熱誠,「後青春俱樂部」提供退休理財、精彩生活等多元文章資訊,讓學習成為最好的抗老劑!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