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之後...不該只是問「為什麼」,更要思考我們能「做什麼」
北捷事件經過一段時間,從朋友們的動態當中看到,整體情緒反應之大,超過我的想像。所以我想再多貢獻一些棉薄,試圖同理與提供靜定的參考方法。這次事件,大概有下列反應:
● 我認識的小朋友、年輕人,曾經或經常搭乘台北捷運,會感到害怕。特別是經常搭乘板南線的一位年輕人,從留言中感覺到似乎有些驚恐。我猜,有些孩子大概這陣子不太敢搭捷運了。
● 家長很擔心孩子的安危,接送上下學的人變多了。坦白說,這種突如其來、沒有預警的重大傷害,任誰都會緊張,覺得沒有安全感。有家長提到,下午4點多板南線,正是她跟孩子經常返家搭乘的班次,聽到新聞後冷汗直流。
● 有些情緒比較容易激動的孩子的家長,開始擔心,以後自己的孩子,會不會是傷人的凶嫌,家長該如何做,來幫助孩子?
● 開始有朋友,產生徹夜難眠,想哭、想流淚的狀況。幾位朋友提到,這讓他們想到以前發生過的重大案件,有些朋友沒辦法排掉腦海中,某些車廂裡的血腥畫面。更有一位朋友說,他的憂鬱症好像快被引發了。有朋友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不敢傷害自己,就要傷害別人?
● 有些朋友說,他沒什麼感覺,是不是不太正常?
…
在這次的重大事件,震驚社會,這可以用「壓力」來談,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產生了壓力反應。更精確地說,有人會產生「創傷」的感覺,因為此種壓力,已經嚴重威脅到個人生命、財產的安全。
創傷之後,憂鬱、焦慮、過度驚嚇…,甚至麻木、退縮,都是可被理解的情緒。情緒需要被接納與理解,難被評價。暫時沒辦法產生感覺,別逼自己一定要跟他人一樣,別評斷自己的情緒,這反而讓自己增添情緒負擔。
作為家長,跟孩子討論之前,先撫平自己的情緒,這很重要。如果自己的情緒沒先處理,就可能把自己沒處理好的情緒,也加到孩子身上,讓他處理雙倍的情緒。譬如,這件事之後,父母難免更擔心孩子上網、打電動的行為,但如果說出「你再打電動,就會像他一樣,那個時候,就來不及了…」這類過度推論的話,那孩子在情緒上,自然而然會更難處理。
多聽聽孩子說什麼,這是幫助孩子的第二步。「你聽說這個新聞事件了嗎?」、「老師、同學說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