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心煩、覺得累...6個方法,不吃藥也能治癒「自律神經失調」

撰文者: 張邦彥 醫師2015-07-05

有沒有發現,在你身邊的一些人,即使披星戴月、日理萬機,仍然散發出從容、自信、容光煥發的風采,彷彿「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而另一些人,卻顯得馬不停蹄、身心勞瘁,甚至常常生病?

「自律神經失調」是現代人越來越耳熟能詳的名詞,都市生活步調快、事情多、壓力大,常讓我們身體和心理都失了秩序,而漸漸開始出現身體不適的徵兆。諸如:耳鳴、失眠、心悸、吸氣不順暢、頻尿、腹脹、慢性疲勞、肌肉痠痛、免疫力下降常感冒、手腳冰冷等,人也常因此變得心煩、暴躁、挫折,而且,這些不特定的症狀常常「一次來很多」、「無法檢查出特定的病因」又 「怎麼看都看不好」,甚至被親朋好友說成「整組壞光光」而憂心忡忡。

在精神科的門診常有被其他醫師轉介過來的類似個案,因為,上述各種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都必須回歸到心理、情緒、生活上的層面來做整合性的調整,有時也未必需要服藥。

要避免焦慮症和自律神經失調,達到比較健康穩定的身心狀態,有沒有什麼 「心法」可以練習?

1. 慢:許多身體的不適源自於「慢不下來」,甚至是「內心想慢卻慢不下來」,光是「慢慢的大口深呼吸」就能有穩定心跳、緩和焦慮、助於清晰思考的作用;「慢食」除了助於消化,也才能充分感受食物的氣味、色澤、擺設、質地,享受感官的滿足和心靈的幸福。慢是一種節奏、態度,捨得把時間留給自己,才有時間休息、沉澱,體察生活該有的規律性。

2. 活在當下:生命是由千千萬萬個「此時此刻」延展開來的,人生長度有限,唯有掌握每個當下,察覺身邊的美好,始能活出生命的價值。試著對自己說: 能以現在的狀態活著真好!就像一段音樂,每個當下就只會發生一次,若因過度沉浸於過去、或奢望於未來而忽略了當下,豈不可惜?

3. 學習自我觀照:在投入的每個當下,尤其是困境時,退出來用一個稍微客觀的角度來面對自己:我現在的感受是什麼?我為什麼有這樣的感受?為什麼做了這個決定?目前的情況是什麼?門診個案因職業傷害失去了一條腿,從害怕、喪失希望、信心,藉由觀照、接受、轉念,一路走來,尋得更好的工作和更有意義的人生。最近在網路上流傳李嘉誠先生說過的一段話: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擁抱真實的自己並面對現實,經常是成長的第一步。

4. 投資未來,投資希望:在年輕的時候經營家庭和人際、注意健康、培養嗜好、滋養性(如宗教、藝術的涉獵),會讓自己對於未來的生活感到踏實與豐富。投資不是說要花錢,而是需要花時間、費心力,比如說,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就需要付出勇氣並且經歷時間的試煉。

5. 準備急救小物:一段撫慰心靈的音樂、一抹喜好的香水、一顆巧克力、一處舒適的餐廳角落、一本愛不釋手的書、一枚可愛的公仔,都能發揮放鬆心情的效果。

6. 保持敞開的心胸:學會尊重他人的價值觀和欣賞他人的特質,能減少人際糾紛;對他人多些接納、少些評斷,若有負面情緒,也要適時的表達和宣洩出來,這種 「可進可出」的胸懷,能增進我們心靈的彈性和忍受力。

以上幾個簡單的建議,僅是拋磚引玉,自律神經失調乃源自於失衡的心理狀態,常伴隨有焦慮或憂鬱的核心主題,若一時無法釐清自身的狀態,或身體的不適長期無法根治,或者是症狀已經影響到工作或人際關係,則建議諮詢精神科醫師,尋找背後真正的病因和合適的治療方式。

作者簡介_張邦彥 醫師

精神科醫師,執業於土城合康身心診所及台北市晴天身心精神科診所。

愛好音樂,曾於台北、波士頓、紐約及西雅圖等地以鋼琴及室內樂形式演出。

延伸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