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不只會逆流到食道!常常喉嚨痛、乾咳...小心胃酸燒到咽喉,久了易致癌
現代人生活作息不正常,經常暴飲暴食,加上工作壓力大,整天必須以咖啡提神,有些人甚至把咖啡當水喝,長久下來會出現「火燒心(胸口灼熱)」的症狀。這是因為食道抵抗胃酸的能力不如胃壁,導致胃液的強酸腐蝕食道。過去研究發現食道在胃液強酸長期的腐蝕過程中,將導致食道癌的發生。
然而胃酸在逆流過程中並不是到食道就停住了(下圖),它還會往上逆流到咽部、喉部、口腔及鼻腔等區域,造成病患的不適,例如:喉嚨異物感、吞嚥困難、睡醒後聲音沙啞等症狀。許多病患到筆者門診就醫,經常抱怨喉嚨一直有痰卡住,但不管怎麼咳就是咳不出來,所以三不五時就要清喉嚨才會感覺舒服些。經過鼻咽喉內視鏡檢查發現,喉嚨的黏膜被胃酸燒灼到十分腫脹。另外有些病人抱怨持續乾咳好幾個月,尤其躺下來的時候或吃東西的時候咳得更厲害,看了胸腔科醫師、照過胸部X光都沒有問題。來到筆者門診經鼻咽喉內視鏡檢查發現是胃酸侵蝕喉嚨、刺激氣管導致。
胃酸刺激導致口咽癌及下咽癌的可能機轉。當晚上橫躺睡覺時,舌根會後倒頂住口咽部,胃液的強酸會受到舌根阻礙而無法逆流至口腔、鼻腔及鼻咽中,因而持續刺激口咽部(Oropharynx)及下咽部(Hypopharynx)。在長達7~8小時的睡眠中,口咽部及下咽部受到十分顯著的胃酸刺激,長期以往可能會增加口咽癌及下咽癌的機率。(Larynx喉部;T表Tongue舌部;S表Soft palate軟顎)(圖片提供:郭錦龍醫師)
但是當筆者告訴病患是胃酸逆流搞的鬼,10個病人有6個會回我:「可是我沒有胃酸逆流的感覺啊!」、「醫師你搞錯了吧!我上個月才做過胃鏡,腸胃科醫師說我沒有胃食道逆流喔。」當下我也只能啞巴吃黃蓮。筆者會跟病人說:「你先吃我開的藥,2週後再回來就知道了。」筆者同時會要求病人那些刺激的食物不要吃(例如:咖啡、茶、太甜或太辣等),更重要的是吃完東西2小時內盡量不要躺下來(很多人午飯後就躺下來睡,有些人晚上睡前一定要吃消夜),因為食物在胃中需要2小時才會排空,食物排空後胃酸的分泌就會減少,胃液逆流的壓力也會降低。病患吃了筆者2個禮拜的「特效藥」後,一半以上的病人都表示症狀有改善,有些改善程度較高的病患欣喜之餘還會「揪伴」拉其他「病友」一起來找筆者。
其實很多人只知道「胃食道逆流」,卻忽略了胃液的強酸也會往上逆流到咽部、喉部、口腔及鼻腔等區域,這種情況叫做「咽喉逆流」,而不是「胃食道逆流」,兩者在症狀略有不同。這就是為什麼有些病患不覺得有「火燒心(胸口灼熱)」、「胃酸逆流」這些「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卻有「喉嚨異物感」、「吞嚥困難」、「睡醒聲音沙啞」、「查不出原因的慢性乾咳」等「咽喉逆流」的症狀。
雖然「咽喉逆流」和「胃食道逆流」兩者在症狀略有不同,但病理機制是類似的,都是胃液的強酸灼傷上消化呼吸道黏膜所致。於是筆者合理假設既然食道在胃液強酸長期的腐蝕過程中,會導致食道癌的發生,那麼經過胃液強酸長期腐蝕的咽部、喉部、口腔及鼻腔等頭頸部區域,發生癌症病變的機率也可能會增加。在這樣的假設基礎下,筆者與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也是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系主任王署君教授所帶領的健保資料庫分析團隊合作,從健保資料庫中收集1998年至2010年共100萬人的資料,找出罹患「胃食道逆流」的成年病患近4萬人(39,845成人,20歲以上),將這近4萬人被診斷為「胃食道逆流」的病患後續罹患頭頸癌機率,與一般民眾罹患頭頸癌機率相比(利用標準化癌症發生比)。
結果發現被診斷「胃食道逆流」病患後續罹患頭頸癌的機率是一般民眾的1.59倍;若以性別區分,男性「胃食道逆流」病患罹患頭頸癌的機率是一般男性民眾的1.70倍;若以年齡區分,60歲以下「胃食道逆流」的病患罹患頭頸癌的機率是60歲以下一般民眾的1.06~3.03倍;若以腫瘤部位區分,被診斷「胃食道逆流」病患罹患下咽癌及口咽癌的機率分別是一般民眾的3.96倍及3.58倍。
我們利用台灣健保資料庫所得到的研究發現,是全球首篇研究「胃食道逆流」與「頭頸部癌症」關係的「以人群為基礎」之流行病學證據。在目前這個強調「大數據」的時代,大型資料庫的優勢就是它擁有相對較高的統計效度。我們的研究發現也於去年(2015)10月刊登在國際期刊Auris Nasus Larynx。
研究結果於2015年10月刊登在國際期刊Auris Nasus Larynx (Kuo et al. Acid Reflux and Head and Neck Cancer Risk: A Nationwide Registry over 13 Years. Auris Nasus Larynx. 2015;42(5):401-5)(圖片提供:郭錦龍醫師)
大數據分析在醫療上的潛在價值
結合科技、統計工具和臨床資料,用大數據分析來預防癌症,以數據的力量來創造出更大的應用價值,是近年來越來越夯的醫學研究模式。美國的Flatiron Health就是大數據應用領域中十分出名的「醫療大數據」新創公司,專注於癌症數據分析,全美現有上千名腫瘤專家使用Flatiron Health公布的研究數據,協助醫生整合出更好的治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