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畢業卻不知道自己要幹嘛...「迷路」媽媽:我們該罵的是草莓,還是草莓農?
「迷路」,一位10歲小男孩,9歲那年因為暑假作業而創作了一隻麋路,在網路上爆紅而成為新生代插畫家,媽媽「米米」創立粉絲團發表迷路與弟弟「爆走」的創作,無論是畫作或短文,這些透過澄澈童心觀察世界的看法,都帶著一些不同於成人的哲理,讓人看了時而療癒、時而捧腹大笑。
不過我們今天不聊插畫,而是要分享這位自身也是資深ADHD的媽媽米米,如何用智慧養育兩位ADD及ADHD兒子,甚至讓曾是腦傷兒、被兩位醫生判定將終身不良於行的迷路,創造了豐富的童年。(編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子常被稱為「過動兒」,注意力不足亞型(ADD)的孩子相較為安靜、木訥。)
「踢公杯(天公伯)為什麼不讓人類飛翔?因為踢公杯知道如果人類會飛,那連星星、月亮、太陽都要被污染了。」
「踢公杯為什麼要讓人類會講話?因為踢公杯知道人比動物笨,動物不用講話就能了解彼此的感受了。」
這些文字,分別來自今年10歲的迷路以及7歲的爆走,充滿哲理或逗趣的文字配上插畫,讓人不敢相信這是來自於兩位小男孩兒的作品。更讓人不敢相信的是,哥哥迷路,曾因為產程不順利而造成腦傷,被兩位醫生接連判定將終身不良於行;如今他不但展現豐富創造力,還能走、能跑、甚至與家人從新店騎腳踏車到中和。
豐富的創作,展現孩子自由的心靈。
迷路曾被兩位醫生判定終身不良於行
一開始,米米並未察覺迷路是腦傷兒,直到前來幫忙坐月子的母親,替外孫換尿布時,因有幼教背景,發現迷路的雙腳無法像一般嬰兒攤平,警覺不對勁,帶迷路去檢查,才發現腦傷損及下半身,是高張力型。
幸好發現得早,開始做早療,然而一般公立醫院每週僅能排一次復健,一次也僅40 鐘,扣掉交談等,實際上只有2、30分鐘,於是米米的父親帶著迷路排了四間醫院,「不過一周才四次、每次40分鐘還是不夠,所以我爸就去上課學早療,回家教我媽及我,我們三人在家就像接力賽般,想到就幫迷路做,連半夜喝奶也做,一天可以復健到十幾二十次,後來就算是發展比別人慢一點,卻也能翻身了、也能走了、也能跑了;慢就慢,終究會就是會了啊!」
曾被判定將終身不良於行的迷路,終究學會了騎腳踏車。
體制教育「橫衝直撞」決定讓孩子從體制內「出走」
迷路與爆走兄弟倆的個性南轅北轍,一靜一動,迷路是「恍神型」,爆走則是「過動型」;迷路個性低調、不喜被人注意,爆走則是充滿諧星細胞、熱愛受人注意,想來以目前的教育生態,恐怕要花許多心思才能讓孩子融入大環境中,幸好他們的母親米米願意瞭解孩子:「我自己就是非常資深的ADHD,小時候念精英學校,每被老師羞辱一次、語言罷凌一次,我就提醒自己,以後絕對不要成為那樣的大人,因為那樣無法幫助一個孩子向上;假如我沒有經歷那一段過程,我也不會這麼願意理解孩子。」
米米自身經歷台灣的教育與外國的教育,她認為「只要是人類都不適合臺灣的教育體制。有人會說有些孩子不適合體制、有些就適合體制……,不,那只是剛好養到一個『服從』的孩子,實際上我們的體制不是從『使用者』的角度去設計的,而是從『管理者』的角度設計,任何事情都為了要方便管理,所以把所有童年應有的習性、應有的階段、對兒童應有的看法都抽離,只看怎樣才方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