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理想腸內環境 早餐必吃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日本的早餐又稱爲「朝餉」,原意爲平安時代天皇所吃的簡便式早餐,古時候的日本人,從天皇到一般百姓通常每天只吃早、晚2餐,鎌倉時代以後才逐漸增加中餐,之後演變成今天的形態,到了江戶時代,米食在一般百姓之間普及之後,開始出現具有強烈地方色彩的早餐形式。
不吃早餐 自律神經平衡可能被破壞了
例如,例如,江戶地區通常早餐吃剛煮好的米飯,晚餐則用冷飯泡開水或茶來享用,京都和大阪等地,則是在晚餐時煮飯,第2天早上將剩飯做成粥來吃,不像今天只要按個按鈕,就能用電鍋將米煮成飯,據說,古時候的人,準備早餐是件相當麻煩的事,現代烹飪器具非常發達,製作早餐簡單許多,但是不吃早餐的人卻不少,令人感嘆。
「早上很忙,而且剛起床沒有食欲,所以不吃早餐。」這樣的人,自律神經的平衡可能被破壞了,人類的身體在白天時交感神經占優勢,到了晚上則切換成副交感神經占優勢,這種切換如果沒有規則,在晚間副交感神經無法占有優勢,早上起床後就產生不出食欲。
早上沒有食欲 表示夜間沒有好好休息
有一頭獅子在面前,可能隨時都會撲上來,陷入極爲緊張的狀態,必須馬上逃離才行,這時,你會感覺「飢餓」嗎?如果分神注意食欲,極可能一瞬間就被獅子吃掉了,晚上副交感神經未處於優勢讓身體呈放鬆狀態,這意味著睡眠中仍未紓解緊張,夜裡仍持續保持緊張的狀態。
早上起床後,並未確實地切換成交感神經處於優勢,就無法產生出食欲,早上沒有食欲,就表示夜間沒有好好休息,早上食欲不振絕對不可忽視,因爲早餐具有決定一天狀態的重要功能,吃早餐能讓身體完全甦醒,使夜間下降的體溫慢慢上升,順利切換成交感神經處於優勢。
早餐能切換自律神經 還可調節排便
不能進入副交感神經優勢的「放鬆狀態」,就無法確實地變更爲交感神經優勢,這就是不吃早飯的人,上午仍昏昏沈沈的原因,早餐不僅能切換自律神經,還具有調節排便的功能,吃了早飯,腸子受到刺激,就會甦醒並開始旺盛的發揮功能,這樣可以促進排便,防止便秘,維持理想的腸內環境。
早餐和排便爲「早晨的2大放鬆活動」,因爲養成這2個習慣,就能確實保持自律神經和腸內環境的均衡,要活化司令官細胞,就必須保持自律神經的平衡,以及好菌占優勢的腸內環境。(本文摘自/不要輕蔑免疫力-世界級免疫醫學權威教你打造「不易生病」的抗癌體質/悅知文化出版)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優活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