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4杯黑咖啡,30歲骨頭像老人?營養師破解7迷思:喝咖啡不會骨質疏鬆症!
喝咖啡會心悸?喝咖啡會睡不著?其中所含的咖啡因就是眾所矢之的物質!不過,咖啡因真的這麼萬惡嗎?就讓好食課解析咖啡因的背後科學,讓你簡簡單單了解咖啡因是什麼!
Q1. 深焙還是淺焙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多?
很多人以為深焙咖啡比較苦,所以深焙咖啡的咖啡因含量比較高!但是,咖啡因其實是個熱穩定性很好的物質,不太會因為熱而破壞。研究發現不同焙度的咖啡,其水萃物的咖啡因含量並未有顯著差異,所以深焙咖啡豆的咖啡因並不會比較多!
不過,深焙咖啡因為比較輕,要沖同樣容量的咖啡,就可能會用到較多的咖啡豆,當然總量就會比較多。
所以,深焙咖啡「豆」的咖啡因含量並未比較多,但深焙「咖啡」的咖啡因就可能比較高。
Q2. 為什麼喝了咖啡後會睡不著?
理論上,咖啡因本身不會有「提神」效果,而是讓我們睡不著!人體的睡眠機制非常複雜,包含了GABA、adenosine等等神經傳導物質,這些物質主要調控著人類的「生理時鐘」,其中adenosine是啟動睡眠,也就是睡著的那一個開關機制(sleep onset)的關鍵物質,當adenosine接合在腦中的受體時,就會開啟睡眠的開關,讓我們「睡著」。
咖啡因是一種嘌呤生物鹼,與adenosine有非常相似的結構,因此攝取咖啡因會與adenosine競爭受體(adenosine 2A),因此無法啟發「睡著反應」,因此就會睡不著了。
圖片來源:AsapSCIENCE
Q3. 為什麼有人對咖啡因無感?
雖然說咖啡因會與adenosine競爭受體,但是這個受體(adenosine 2A)可能因為基因型的關係,讓咖啡因與此受體的敏感性下降。這個受體的基因為ADORA2A,研究發現這個基因在1083的鹼基配對上有著基因多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從原本的CC型態,變成CT或者TT的型態。
*備註:基因多型性指在基因密碼(codon)上出現了單一點的核苷酸突變,基因密碼為三個核苷酸組成,如:AAC,單一核苷酸的突變就是指只有一個核苷酸的變異,如:AAC轉變成AAT,這樣的轉變會影響基因表現或者後續的蛋白質轉譯,因此會造成了人種「多型性」。
由於adenosine的基因在1083的位置,從C轉變成T,就影響了受體對咖啡因的敏感性,而這個變異也反應在咖啡因攝取行為。2007年美國臨床營養期刊的研究發現(下圖),帶有CC或CT型的人,比較少攝取高量的咖啡因,反之帶有TT型的人,可以耐受咖啡因,所以咖啡因的攝取量比較高。
所以,如果你對咖啡因不敏感,可能就是你的基因帶有TT型態喔!
Q4. 為什麼歐美人可以每天喝那麼多咖啡?
人體中與咖啡因有關的受體或酵素,除了adenosine 2A受體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肝臟中的cytochrome P450系統,這個系統也同時掌控了許多藥物的代謝。同樣的,基因掌控著cytochrome P450的機制,其中一個就是CYP1A2。
CYP1A2的基因片段上也有許多位置具有SNP,尤其在163位置的點突變(A to C)主要掌控了咖啡因的代謝。2008年的藥物基因體學期刊發現,亞洲人的CYP1A2的163位置,大部分帶有C的型態,因此讓亞洲人對咖啡因的代謝能力比歐美人種低落,這會延長咖啡因在體內的半衰期,因此同樣攝取咖啡因製品,遞延了在亞洲人體內的效果,這也可能是讓亞洲人比較不能耐受咖啡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