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影響全身!哈佛口腔醫學博士「3大重點」教你守護健康
2019年COVID-19爆發,根據調查,居家隔離期間,多數民眾口腔衛生變差。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可以降低COVID的感染風險;相反地,口腔衛生不良者因為COVID感染造成重症和死亡風險也較高,對於疾病治療效果和康復狀況也不佳。美國哈佛大學口腔生物醫學博士王進瑋副教授提醒民眾,重視口腔衛生工具和清潔效率,主動和醫師討論並遵從客製化口腔照護,健康的口腔和身體才得以改善免疫系統、戰勝疫情!
美國哈佛大學口腔生物醫學博士王進瑋副教授提醒民眾,重視口腔衛生工具和清潔效率,主動和醫師討論並遵從客製化口腔照護。
王進瑋醫師提到,疫情期間,清潔的疏忽和巨大身心壓力讓免疫力下降,加上無法定期就醫,種種因素可能讓口腔小問題演變成大麻煩!少了普通時候免疫系統的支撐,在疫情期間,他觀察到有許多牙周病的惡化和復發,而現在疫情逐漸趨緩,正是重視口腔健康的時刻!
如何照護口腔健康?
口腔衛生習慣差不僅是口內問題,更會影響全身。「根據牙科領域的新發現,口腔一些特有細菌的DNA片段可透過血液循環到全身,如:腦部或是關節,造成遠端器官發炎,」王進瑋醫師說道,「因此牙周炎、牙周病、齟齒深度感染也可能會導致局部性和系統性發炎,增加發炎負擔,影響全身免疫和健康,導致系統性慢性發炎疾病不易控制。」
「影響口腔健康的因子有哪些呢?」王醫師提到包括以下幾點:
1. 健康的口腔微生物菌叢。
2. 高效且確實的清潔方式。
3. 選用正確的清潔工具,如:牙刷、牙膏、牙線、牙間刷和漱口水。
4. 定期洗牙,積極了解自身牙齒狀況和清潔死角,主動和醫師討論個人化護理。
如何營造優質口腔微生物菌叢?
口腔微生物菌叢是什麼?根據美國微生物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Microbiology)指出,口腔內常駐菌種約700多種,不同微生物群聚會造成不同口腔健康狀況。例如:
• 民眾一般容易忽略清潔死角,包括牙縫、內側牙面 (舌側)、口腔側面和舌苔,久而久之堆積的牙菌斑和牙齦溝內會累積大量厭氧菌;厭氧菌對組織破壞性強,也容易導致牙周炎和牙周病,造成骨質破壞和吸收。
• 牙縫細菌也可能是造成蛀牙的元兇之一。牙菌斑堆積後,經過長時間的暴露形成酸性環境,造成牙齒脫鈣或蛀牙。
• 近期植牙和矯正盛行,植體和牙套周遭的清潔,以及優質菌叢營造也是重點之一。
民眾一般容易忽略清潔死角,包括牙縫和舌側牙面等,久而久之堆積的牙菌斑和牙齦溝內會累積大量厭氧菌。
如何營造健康的口腔菌叢,王進瑋醫師指出:
• 精準清潔是當務之急:牙醫師可針對民眾進行客製化衛教,對於清潔工具和方式進行調整。
• 使用輔助性產品:包括功能性漱口水、口腔噴劑等,如:挑選含Cetypyiridnium Chloride(CPC)成分者可協助消除口腔病菌及減少牙菌斑。
• 有機、高纖、原型食物的好菌叢飲食:包含地瓜、種子、根莖類食物。
• 含有益生菌的口腔護理商品(口服或口腔清潔用品):可減少牙菌斑、強健牙齦並預防牙周病問題。
• 個人化及分區調整:每個人的口腔菌叢、微環境和交互作用都不同;不同區域包括舌頭、牙齦溝、牙齒表面,都有不同菌叢和調節方式。每個牙位牙周發炎跟破壞的處理也不盡相同,這是個人化精準治療計畫以及口腔衛教的項目之一。
口腔微生物菌叢和系統性免疫息息相關,需要全面兼顧才可擁有完善的抵抗力。
口腔清潔很重要,高效又確實的清潔方式有哪些?
好的清潔方式關鍵字是輕、久、高效率:
• 輕:刷牙力道輕,可挑選較軟的刷毛及彈性刷頭,避免齒質消耗造成的牙齒敏感和牙齦萎縮。
• 久:力道輕但時間久。有些民眾認為刷牙用力可以提升清潔能力,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王進瑋醫師建議以2-3顆牙為一個區塊,一個區塊刷5-6秒,注意牙齒牙齦交界處和清潔死角,總時間至少控制在兩到三分鐘左右最恰當;刷牙頻率因人而異,如果特別容易卡殘渣、特別容易堆積牙菌斑的人,可以調整為三餐飯後刷牙。
• 高效率:刷法可採用垂直、水平和旋轉的方式,選擇至少2種方式在同一個面積重疊,重疊面積大清潔會更有效率。如:水平刷法合併垂直刷法,垂直刷法利用旋轉的方式,上下牙齒合併可以做大旋轉,分開的話可做小旋轉,每個區塊前後左右進行清潔。需特別注意牙縫和死角。
小時候大家都學過貝氏刷牙法,一天清潔2次,然稍不注意,很容易流於公式化,造成死角難以清潔,進而變成蛀牙和牙周病。王進瑋醫師指出,除了以清潔面積重疊提升刷牙效率,更重要的是可和牙醫師討論個人化的清潔方式,加強死角清理,便能更有效地完成口腔清潔。
高效又確實的清潔三關鍵!
如何選擇正確的清潔工具?
正確地選擇清潔工具和輔助工具是維護口腔清潔的第一步。
主要清潔工具以牙刷為主,挑選牙刷可注意:
• 刷毛:挑選較軟的刷毛可保護齒質。
• 刷頭:依據口腔空間不同,選擇適當的刷頭並搭配技巧進行清潔。
• 多功能:除了刷牙外,可進行全口腔養護,包括清潔舌苔和口腔內側。
至於技巧部分,由於嘴巴張大時,臉頰會貼合後牙牙齒,因此清潔末端牙齒時可稍微咬合,增加牙齒和臉頰中間的空間 (Cheek space),會比較容易清潔,這也是最常被民眾忽略的部分。
牙膏則可依照個人的需求和對味道的偏好挑選:
• 用牙刷清潔最重要,但有些牙膏可以減少細菌貼附的成分。
• 由於氟可幫助牙齒鈣化,因此建議選擇含氟的牙膏,幫助琺瑯質再礦化。
• 牙周病患者可選擇牙膏內含有保護牙周組織的成分。
另外,輔助清潔工具包括牙線、漱口水。牙線能有效去除牙菌斑,且能預防牙周病,而漱口水有不少功效,包含:
• 保持口氣清新。
• 讓牙菌斑不容易沾黏牙齒表面。
• 局部發炎或是植體周圍發炎,可以棉花棒沾取漱口水於牙齦周圍推擠,不僅可幫助漱口水深入牙齦溝殺菌消毒,更可按摩牙肉組織,促進血液循環,增進消炎效果,不過,據衛生署提出之漱口水使用注意事項中有特別提到:「漱口水應該放在孩童取不到之處,另外,若口腔內有傷口時,可暫停使用,」若民眾有任何疑慮,請找尋牙醫師協助。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漱口水必需搭配有效的刷牙,無法取代日常清潔,長期使用上,建議選擇天然成分、無酒精的漱口水為佳。
如何選擇正確的口腔清潔工具?
當代趨勢下,牙醫師要給民眾的4個建議
1. 目前疫情已趨於流感化,民眾要有和疫情平共存的概念,基礎照護不可少之外,定期的檢查維護和就診也是必須的。
2. 現代醫療走向精準化、個人化、客製化照護,建議民眾看診時能主動詢問牙醫師,討論自己適合的工具和頻率,須和醫師配合建立追蹤計畫。
3. 口腔健康和身心健康是相輔相成的,除了飲食下手外,生活習慣 (如:抽菸)以及疾病控管(如:糖尿病)等需多管齊下。
4. 新的技術、材料、設備等都可協助改善口腔健康,不要逃避就診,千萬別讓好處理的問題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居家口腔清潔選對工具,再搭配良好的潔牙習慣,配合主動定期追蹤檢查,在守護口腔健康的時候同時,也守護了全身的健康!
現代醫療走向精準化、個人化、客製化照護,建議民眾看診時能主動詢問牙醫師,討論自己適合的工具和頻率,須和醫師配合建立追蹤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