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越來越多人離婚...精神科醫師慚愧地說:原來「童年負面經驗」才可能是造成你憂鬱症的主因

門診中憂鬱的青少年病人來自於情感因素的卻是少數,反而家庭成員問題的比較多,尤其是單親家庭。

撰文者: 黃偉俐 醫師2021-04-27

日益嚴重的「童年負面生活經驗」與「青少年憂鬱症」

最近門診中多了不少的青少年病患,那些十來歲到二十出頭的國高中、大學生往往都獨自來看診,其中有些甚至都已經憂鬱症好幾年了。他們往往心情低落、生活跟課業上提不起勁、缺乏人際關係,甚至持續有輕生的念頭。

國內研究顯示與2018年相比,2019年的15至24歲青少年自殺死亡人數增加47人,成長約22.4% 。從自殺通報來看,14歲以下及15至24歲自殺通報人次占率上升,但是其他年齡層則為下降。

2009年一篇針對南台灣10,233位青少年的研究指出,有自殺意念(suicide ideation)的高達28.2%,實際上9.1%的人回報曾經試圖自殺。另一個研究則發現,有接近1/4具有自殺意念或自殺意圖的青少年,不會跟任何人談論自己有這樣的念頭。即使在醫療資源豐富的城市,青少年尋求專業人士幫助的管道依然缺乏。

青少年自殺原因以「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最多,是可想而知的

根據2018年台灣自殺通報數據顯示,青少年自殺主要原因以「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41.3%)為最高,次高依序為「感情因素」(30.2%)與「家庭成員問題」(20.9%)。顯示對青少年族群而言,精神健康以及情感人際關係是影響他們最大的因素。

憂鬱往往是造成自殺最重大的生理病理因子,一個人就是因為深陷在憂鬱症中,為憂鬱症所苦、對人生絕望,才會毅然結束自己的人生,這是國內外研究一致性的結論。所以「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只佔青少年自殺主要原因的41.3%,反映的是就醫跟診斷上的不足,而不是青少年憂鬱症不嚴重。真實的情況是,有很多青少年排斥就醫,父母情也不願意接受或面對。

或許是自殺通報的,跟前來就診的青少年有些不同,門診中憂鬱的青少年病人來自於情感因素的卻是少數,反而家庭成員問題的比較多,尤其是單親家庭。往往家中有語言、肢體暴力、酗酒者,或者父母親本身有憂鬱症跟其他精神疾病者。

童年負面生活經驗很重要

國外的研究顯示:兒童負面生活經驗是個人成長中很常重要的有害因子,負面經歷越多,越容易有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甚至癌症。在精神疾病上也越會產生憂鬱症、藥物濫用,輕生。但不代表危險因子一定會造成嚴重的身心健康危機。

請看下列童年負面生活經驗問卷
在18歲以前,你是否覺得/感覺/認為:

童年負面生活經驗問卷,各項目0~1分,總分10分。

1
2
單頁閱讀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