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救命關鍵一定要知道!「這些症狀」出現一種,就要趕快打119
2020 年 5 月,三金影帝吳朋奉因腦中風猝逝;資深藝人趙舜 2014 年被腦中風奪去性命,而金馬影帝陳松勇、藝人廖峻也曾經歷腦中風的傷害,都努力復健找回往日生活步調。其實台灣每年約三萬人罹患腦中風,腦中風則連續六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第四名,平均每44分鐘就有1人死於腦中風,後續的失能更衝擊個人和家庭生活,所以早期預防和發現徵兆對腦中風特別重要。
中風三大徵兆:突然單邊手腳軟、表情不對稱、口齒不清
臺北榮民總醫院重症醫學部部主任、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理事長林永煬說,辨別腦中風的早期徵兆有一個口訣「FAST」:
1. Face(臉部表情不對稱)
2. Arm(單側手臂無力垂下)
3. Speech(說話口齒不清)
4. Time(記下發作時間立刻打一一九送醫)
另外,噁心、嘔吐暈眩或突然的意識障礙也是部分中風前兆,臺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神經血管科醫師許立奇則補充,智力下降、視力變差、視野缺損、複視、耳聾、空間、定向力不足、思考減退、遲緩以及走路搖晃,都有可能是腦中風。林永煬說,上述的F、A、S就佔整體急性中風症狀85-90%,所以只要出現其中任一種徵兆就要趕快就醫。
跟時間賽跑!中風治療把握黃金三小時
因為急性缺血性中風的治療中,如果是小血管阻塞,評估無出血風險施打血栓溶解劑的效果是利大於弊,但需把握 3~4.5 小時的黃金時間;動脈取栓術為近幾年較新的治療,如果阻塞位置在大血管,症狀發生六小時內取栓效果最好,能打通阻塞的血管。
由此可見,能否及時送醫治療對搶救中風極為關鍵。林永煬解釋,不是所有醫院都有資源同時執行血栓溶解劑和取栓,119救護人員很清楚能給予合適治療的醫院,自行前往可能會耽誤就醫時間。另外他強調,不要擅自服用降血壓藥或阿斯匹靈,避免引發更大風險,衛福部國健署也多次澄清延緩中風惡化的常見迷思如指尖、耳垂放血等,目前仍缺乏相關研究證實。
林永煬也提醒家屬和患者要很清楚中風症狀發作的時間,盡量回想不對勁的症狀出現多久,醫師才能更準確做判斷,因為中風急性期的處置得當,往後三個月到一兩年內再次中風的機率將大幅降低。
像知名健身教練「筋肉爸爸」就把握黃金治療時間而從鬼門關前走回。他2019年在家睡覺時突然中風,幸好妻子「筋肉媽媽」及時發現,搶救後脫離險境,持續復健後雖然有些複雜的動作仍無法完成,不過今年已經可以重新教課;網紅寶爺也因腦中風倒下,幸好第一時間搶救得當而能慢慢康復。
至於「小中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的發作時間可能只有3至13分鐘,最長不超過24小時症狀就消失,很容易被忽略,但典型小中風有七到八成實際上已經是中風,前高雄市長陳菊就在 2007 年小中風過,所幸治療及時而無釀成更大傷害,因此一定要迅速就醫。不過林永煬也提到,症狀如果只出現幾秒鐘,就比較不像小中風。
中風的預防重點
記住「FAST」口訣除了提醒自己,也能幫助周遭的人,在緊要關頭快速辨識中風前兆並送醫,把危害降到最低。而中風的預防方法不外乎保持健康生活型態,但慢性病管理格外重要,林永煬點出尤其是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至少一週三到四次早晚都要量測血壓。
以動脈硬化的角度來看,60歲以上族群的中風風險也較高,建議定期檢查心臟及心律,預防心房顫動導致的中風。林永煬提醒年輕族群也不能輕忽中風,需定期健檢並避免過勞,按摩時盡量避開頸部以免血管堵塞引發中風。最後記得定時補充水分,調節體液平衡,能幫助預防中風。
責任編輯:洪婉恬
核稿編輯:呂宇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