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才大一次便?其實你很健康!腸胃科醫師告訴你:到底多久沒大便才算「便秘」?

/案例/

前陣子看到一則報導,內容敘述一位女大生從小就有極度嚴重的便祕問題,沒蹲個一兩個小時,就上不出來。長大後,症狀不但沒有改善,反而越來越嚴重,最長紀錄曾經17天沒有大便。為了便祕問題,他幾乎什麼方法都試過了:吃軟便藥、多喝水、多吃蔬果……,大家說有用的,對他都沒有用,直到做了大腸X光,才答案揭曉-原來是大腸太長惹的禍。

從所附照片判斷,女大生的大腸脾彎處位於相對高位,橫結腸冗長又下垂,所以糞便就像做雲霄飛車一樣,要先努力對抗地心引力、爬升到脾彎處的橫結腸,才能繼續往降結腸移動,排便自然就比一般人辛苦許多,尤其當腸道肌肉沒有推進的收縮力時更慘。

若和新聞中的女大生一樣,屬於嚴重頑固型的便祕,來到腸胃科也只能用藥治療,效果不佳的還真的無計可施。此外,多數人在談的飲食、生活習慣等衛教,對頑固型便祕效果也很有限。一般建議又求助大腸直腸外科,以安排一些大腸蠕動檢查或斷層掃描檢查等,來確認有無器質性異常,目前外科還是有比較多的方法可以去改善。

便祕,尤其是頑固型的便祕,目前國內的治療方式就像幾年前的胃食道逆流治療狀況一樣,大都趨於保守,加上國外的藥物、國內也不見得有。不過,並不是所有便祕都屬於這一類,大多數的便祕病人,還是很有機會透過妥善治療與調整習慣去改善的。

───

根據國外研究數據,便祕盛行率高達15%。便祕,同時是年輕世代很常發生的胃腸科疾病。國內20至50歲年齡層有高達25%飽受排便不順之苦。但排除以上年齡層的便祕人口也不少。通常年紀愈大,狀況愈嚴重,65歲以上有便祕困擾的人占4成。至於,小學生也有3成有便祕的問題,其中又以女生的比例較高(4成),而且年紀從7歲就開始。

為什麼千呼萬喚『屎』不出來?

排便,是消化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當食物從口腔攝入、經過食道後,會依序到達胃、小腸、大腸等器官,在不同地方分別吸收不同的營養素,無法被身體吸收的殘渣會在水份被吸收後,往直腸推送、形成糞便,並透過腸道蠕動的刺激排出。便祕(排便不順)的根本因素就是腸道蠕動變慢。由於腸道蠕動慢會連帶導致糞變停留時間變長,水分持續被吸收的情況下,便便越來越硬、缺少水分潤滑,便祕(排便不順)就發生了。

哪些情況會讓腸蠕動會變慢動作?

生理機能運作正常時,一旦食物被送進胃部,就會刺激大腸(結腸)蠕動,進而將便便推向直腸,如此一來就會產生便意。不過,當下的便便都是前1至2餐的殘渣,因為食物從吃下去到排出體外、期間的消化吸收過程至少需要10小時。造成腸道蠕動異常、導致便祕的原因很多也很複雜。

[情況1] 坐式生活

久坐是萬病之源,也是導致便祕的原因之一。要是白天上班、上課已經長時間久坐不動(根據國健署標準,連續做6小時就算久坐),回家後又當沙發馬鈴薯,追劇、滑手機直到三更半夜,久而久之,腸胃機能也會跟著懶洋洋。

[情況2] 膳食纖維不足

膳食纖維可以增加糞便的體積,有助於刺激大腸蠕動,促進便意產生。現代人飲食不均衡,蔬菜水果吃得少、飲食精緻化,很容易纖維質攝取不足,導致排便受阻。

[情況3] 水喝太少

1
2
3
4
單頁閱讀
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

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

查看全部

吳文傑

Podcast:吳文傑醫師│Dr. J 健聲房
YouTube: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
專注在胃腸疾病最先進的診斷及手術治療, 並成立了國內第一家胃食道逆流診治中心。著有博客來年度top50醫療保健書《跨科會診 終結胃食道逆流》。當胃部健康亮紅燈,全身器官將受牽連,因此即使出了診間,生活中亦必須保持好習慣。我將會在這邊分享可信可靠的衛教資訊,解答您所關心的各種「消化道」大小事。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