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換季就拉肚子、精神不濟?中醫師解析:春天到,不想讓脾胃變成肝的「受氣包」,就該這樣吃
如何透過中醫的望、聞、問、切來觀察日常生活中腸胃的各類問題,繼而透過中醫的方劑、按摩、食補、中藥茶飲等方式,讓腸胃重新活躍起來,回到正常的功能!
中醫的時間醫學強調要順應四時養生,也就是利用季節性養生大法,來順應身體機能四季變化,當然脾胃疾病發生的時間也不例外!在門診中就有遇過一名女性的脾胃病患者,都是在每年的特定季節現身,我都跟她開玩笑說:「我們是牛郎與織女,一年就這些日子可以見面。」她每到夏天食慾就變差、體重變輕,甚至還會精神不濟。也遇過一名年輕的女患者,只要一換季腹瀉就會發作,每逢季節轉換時症狀都會加重,簡直比氣象報告還要準。
四季容易造成脾胃病的原因
〔春季〕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中醫認為春天屬「肝」。此時肝火旺盛,容易有鬱結不舒、容易焦躁、易怒的現象產生,主要原因在於中醫五行學說的「木剋土」(中醫五行:木屬肝,火屬心,土屬脾,金屬肺),所以春天時,脾胃就容易變成肝的「受氣包」。當肝太旺時,連帶著脾胃就會受到影響,造成脾虛。此外,胃出血、消化性潰瘍也最容易在春天發病或症狀加重。
飲食建議:以健脾和胃為主。飲食上可以多攝取小米、玉米、糙米。
〔夏季〕
台灣的夏季氣候潮濕悶熱,同時也是腸胃病的好發季節,這個時候細菌繁殖速度非常快,所以食物很容易腐敗或變質。此外,由於天氣悶熱,很多人喜歡吃冰冷食物、飲品來消暑,但食用過量容易傷脾而導致「脾失健運」,脾的運輸消化功能失常,稍不注意就容易發生腹瀉、腹痛的情形。症狀輕微者,出現腹鳴、腸鳴、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嚴重者則面黃肌瘦、四肢無力,甚至四肢水腫的情形。
飲食建議:夏季飲食以健脾利濕為主,可以多補充山藥、白扁豆、蓮子、薏仁。
〔秋季〕
立秋時節氣候多變涼爽,陽氣也開始漸衰,這時很多人會感到食慾大增、睡眠時間增長。身體為了抵抗寒冷,也會開始儲存脂肪而造成發胖,或容易暴飲暴食,加重腸胃的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的紊亂,而季節性便祕,也常在秋燥的時令顯得更為突出。加上晝夜溫差大,腹部容易著涼,使腸胃蠕動變化而導致腹瀉。
飲食建議:立秋飲食以補中益氣為主,飲食方面以溫食,像是粥品就相當適合。此外多補充養血生津的大棗,也很推薦脾虛、氣血兩虧的患者食用。
〔冬季〕
冬天的寒邪,容易損傷脾胃陽氣,易引發胃病。有虛寒性胃病的人,在遇到氣溫低的冬季當然就會更加不適,會有疼痛、脹氣等情形出現,所以要特別注意溫養食療與防寒保暖。不過特別提醒,冬天雖是進補的好時節,也要講究節制,切勿暴飲暴食,如果一次吃得太多,是會把脾累壞了!其次是冬季嗜食辛辣刺激食物的人,若飲食不節制,更容易損傷脾胃,反而失去調養脾胃的原意。冬季陽氣虛,脾陽不足,胃脘部受空氣的影響,胃酸分泌也會增加。使得保護胃部屏障的胃黏膜作用減弱,繼而出現胃潰瘍等症狀。
飲食建議:以溫補為主。冬天養脾可以多吃一些牛、羊肉、五穀雜糧、堅果,尤其像堅果是非常好的健脾食物,不過也因屬性較溫燥,適量即可。
讓腸胃動起來:暖男中醫師教你順時養生術+養腸操,遠離胃痛、腹脹、便祕、食慾不振 作者簡介 現任 學歷 主治專長 特殊治療:腦中風後遺症、顏面神經麻痺、坐骨神經痛症、退化性膝關節炎、椎間盤疾患 郭大維中醫師 FB:www.facebook.com/drtcmdavidkuo 王瑞玲 資深醫藥、美食記者,擁有25年以上的醫藥採訪經驗。 著作 經歷 王瑞玲醫藥美食記者FB:www.facebook.com/reallyjie520
作者:郭大維, 王瑞玲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09/21
郭大維
扶原中醫體系總院長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 醫學博士研究
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研究所 醫學碩士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士
高雄醫藥大學 復健醫學理學士
內科:咳嗽、過敏、青春痘、睡眠障礙、腸胃疾患
婦科:月經不調、更年期障礙
兒科:過敏、體質調理、轉骨調理
男科:性功能障礙、頻尿、攝護腺肥大
針灸科:運動傷害、職業傷害、久年痠痛
累積性創傷症候群(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五十肩等)
特種針法:針刀治療、眼針治療、筋骨針治療
《小毛病發現大疾病系列十本》、《愛,小吃》、《心臟回春術》、《骨科診治照護全書》、《不用餓肚子,5周瘦10公斤》、《顧好耳鼻喉,不怕恐怖病毒找上你》等書。
▸曾任《自由時報》、《大成報》、《民眾日報》、《臺灣時報》、《臺灣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等多家報社醫藥採訪記者
▸曾任《柯夢波丹雜誌》影劇採訪編輯、凱信出版社醫藥叢書主編
▸《BODY體面雜誌》醫藥專欄作家
▸健康醫起來」節目主持人
▸「實在不可思議」健康節目主持人與策畫
▸高雄教育廣播電台、中廣流行網快樂廚房節目主持人
▸國防部衛教講師
責任編輯:陳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