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便很硬、一起床就肚疼!「兒童便祕」吃什麼才能解決?中醫師解析「2種便祕型態」對症改善

便祕的兒童經常會感到頭暈、頭痛、躁動不安、肚子脹、食慾不佳、口中異味或酸臭味、眼屎多、濕疹頻發。

良醫讀書會良醫讀書會 撰文者: 郭大維, 王瑞玲2022-03-16

一直以來,在門診中常常會有家長問我:「小朋友到底幾歲可以看中醫?」其實只要有醫療上的需求,甚至連新生兒都可以餵食中藥,我們也可以觀察到現在有越來越多小小孩願意來看中醫門診,越來越多小朋友喜歡吃中藥,甚至比大人還會吃中藥。在門診中最常遇見的小兒腸胃疾病排名第一的是「吃不胖」,第二名是「便祕」。

中藥調理腸胃是站在「輔助」的角色,幫助身體恢復原有的機能。便祕者就促進腸胃蠕動,腹瀉者就緩和腸道蠕動過快,使腸胃功能恢復至中和部位。此外也發現,長期吃西藥治療感冒或腸胃炎的小孩,手腳冰冷的情況會比吃中藥的小孩嚴重。除了吃中藥外,小朋友的副食品也可以用藥膳加入菜餚,譬如說蔘苓白朮散、四君子湯、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等,都是相當好的副食品湯底,不僅對脾胃特別好,手腳也不會有冰冷的情形出現。

孩子吃不胖,千萬別讓他補過頭

有關孩子脾胃的問題,最多的就是「吃不胖」!在雲林的門診中曾收治過一名小學三年級、九歲左右的孩童,初診時是由阿公、阿嬤帶來看診,雖然已經國小三年級了,但外表看起來相當瘦弱,就像是幼稚園的小孩,性格也有點畏縮,看診時一直躲在阿公的身後。就因他弱不禁風的身軀,鄰居們總是跟阿公、阿嬤說這個孩子是欠缺營養,所以孩子從小就開始吃一堆補品,像是高麗蔘、黃耆、粉光蔘、鹿角膠、雞精等等,每餐從來沒少吃過,但補到最後,孩子非但不長肉,反而在小學的年紀竟然臉上長了滿臉青春痘。

中醫有所謂「瘦人多火,肥人多痰」的說法,體型瘦弱不一定虛症,肥胖的人不一定是實症,不能瘦弱進補,不能見胖則瀉火,應該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病人當下的體質虛實,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亦即「謹守陰陽,以平為期」的意思。臨床上常見吃不胖的患者:

⒈腸胃食積型
這類型的患者食量小,且很容易就飽,外型上肚子都大大的,而且上出來的糞便氣味偏酸或質地偏硬,最主要的原因是零食多食、不吃正餐、飲食不定時或常暴飲暴食。臨床上中醫用「保和丸」加減神麴、麥芽、雞內金藥材來治療。

⒉胃腸濕熱型
這類型的小孩胃口非常好,很會吃、吃很多、沒有飽足感,就是中醫典籍記載的「消穀善飢」。臨床常見嘴破、口渴、青春痘和大便黏臭等等,飲食上偏好炸雞、炸物、冷飲、烤肉及甜食,中醫藥方可以用「清胃散」、「茵陳五苓散」方藥來治療。

1
2
單頁閱讀
良醫讀書會

良醫讀書會

查看全部

合作出版社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