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吃胃藥?脹氣、打嗝、腸胃消化不一定要靠藥醫!名醫劉博仁教你從營養素與日常飲食找到健康自癒力!
五十五歲的鄭先生十多年來飽受腸胃問題所苦,經常打嗝、消化差、便祕,有時腹瀉、脹氣,偶爾還加上胃酸逆流,斷斷續續地吃了一、二十年的胃藥,症狀還是沒有好。問題是他還出現骨質疏鬆以及憂鬱情況。當我為鄭先生做全營養分析之後,發現他體內許多營養素嚴重缺乏,包括A、C、B12、鈣、鐵、鋅等,其實他的腸胃系統已經嚴重老化了。
胃酸逆流以及消化不良或是脹氣的原因有哪些?
1. 飲食習慣不佳,例如吃太快、太甜、太飽、太油,或一邊吃飯一邊講話、吃飯時配大量的湯、邊喝冷飲等
2.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3. 肝臟、胰臟、膽囊發炎或是腫瘤、膽囊切除手術後
4. 胃炎、消化性潰瘍,胃腸腫瘤
5. 腸道菌叢改變,過多壞菌存在
6. 急性或慢性食物過敏。
7. 服用過多胃藥,造成胃酸降低(目前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8. 經常性地喝酒、抽菸、壓力過大,也會造成腸胃肌肉蠕動的障礙。
(圖片來源:freepik)
我檢視鄭先生過去吃的胃腸藥,包括了許多的制酸劑,不過他也長期吃一種胃藥,叫做「質子幫浦抑制劑」(PPI),這種藥物可以瞬間減少胃酸的酸度,通常腸胃科醫師在治療消化性潰瘍或是嚴重的胃酸逆流時,都會開這種藥物給患者吃。不過長期吃這類藥物要注意可能副作用。例如《美國醫學會期刊》報告指出,長期服用高劑量PPI的病人,可能會因為鈣離子的吸收被抑制,髖關節骨折的機會增2.65倍,又因為PPI使胃部PH值上升,造成許多食物中原本可被胃酸抑制或消滅的細菌,如困難腸梭菌或大腸桿菌,進入消化道而造成腸炎。
營養醫學的角度來看,雖然胃酸過多會造成食道腐蝕或咽喉發炎,但也不能忽略胃酸幫助殺菌、分解食物的正面作用。若像鄭先生這樣長期使用制酸劑及PPI的藥物,就有可能造成胃酸不足,引發消化不良。如這種消化不良、殺菌力弱的情形惡化,食物的大分子就無法順利分解,不但可能產生腸漏症,引發全身食物不耐以及慢性疲勞症候群,甚至會造成自體免疫疾病等。
我請他服用修復粘膜的營養補充品,並同時補充適合的益生菌、益生質、酵素,請他用餐時遵循飯水分離原則,也就是進食時專心吃飯、細嚼慢嚥,不喝太多湯湯水水,結果一個月後困擾他長期的胃腸問題幾乎改善。
許多人遇到症狀單靠藥物緩解,但是其實對症下藥不見得能解決根本。我從家醫科起家,經歷耳鼻喉科、睡眠醫學專科,治療過許多癌症、重症、慢性病的患者。我擅長以營養以及功能醫學來調理疾病,包括腸胃道症狀,深知透過生活型態改變、飲食均衡、適合營養素的補充,來達到讓疾病消失的健康之道。
我希望可以繼續將正確的知識分享給各位朋友,因此開設了一堂調理常見疾病的營養醫學線上課程。結合我30年的臨床經驗還有養生之道,將平日在診間跟病人的叮嚀搬到線上,從小毛病到大問題,一一有解。
生活調理X科學養生|重建體內平衡的營養醫學課
(圖片來源:知識衛星)
🥬 課程詳細介紹:http://go.sat.cool/467eut
限時優惠低於4折,結帳輸入【良醫健康】,再折500元
我會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引導並詳細解説身體知識並且破除常見迷思,各位也不用擔心跟不上進度或忘記內容,這個線上課程可以重複觀看,也可以隨時自由安排看課的時間。
— 線上課程特色 —
✅ 診間搬到線上,分享多年臨床案例
✅ 兒童、成人、高齡調理,全家都受用
✅ 超過30種病症,營養補充+食譜建議
✅ 15小時課程,一生受用的健康術
從腸胃到大腦;內分泌到免疫系統;文明病到慢性疾病;疼痛到睡眠...全方位解析。
很多人都知道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卻沒有實踐、持之以恆的動力,其實照顧好自己就是對身邊的人的一種體貼。希望這堂課可以鼓勵大家,從一個小小的生活改變開始,不靠藥物也能吃出自癒力!
生活調理X科學養生|重建體內平衡的營養醫學課
前往看課程: http://go.sat.cool/467eut
限時優惠低於4折,結帳輸入【良醫健康】,再折500元
部分文章內容轉自《疾病,不一定靠「藥」醫 劉博仁醫師的營養療法奇蹟》
圖片來源:freepik、SAT.Knowledge知識衛星
現任:台北菁英診所基因營養功能醫學門診營運長、台中科博特診所院長、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理事長、教育部助理教授 經歷: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睡眠醫學中心主任、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主任、弘光科技大學營養系暨營養醫學所兼任助理教授
劉博仁功能醫學營養療法
查看全部劉博仁 醫師/博士
現任:台北菁英診所基因營養功能醫學門診營運長、台中科博特診所院長、台灣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學會理事長、教育部助理教授
經歷: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睡眠醫學中心主任、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主任、弘光科技大學營養系暨營養醫學所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