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4秒
大腸癌會遺傳?直腸外科主任:有這基因,40歲後恐罹癌!想揪出大腸癌,最佳的檢測工具是...
🎧 通勤、做家事,【下載】Podcast 《健康問良醫》,讓您健康輕鬆聽 ❗
現代人壓力大,飲食不正常,睡也睡不好,不只讓你疲勞,還可能造成身體慢性發炎…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還可能增加腸癌、腸躁症的發生率!「腸躁症vs.大腸癌」症狀好像,該怎麼分辨?大腸癌的症狀還會依腫瘤位置不同?大腸癌會遺傳?就讓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蔣鋒帆醫師告訴你!
腸躁症如何分辨?
大腸激躁症(簡稱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非常常見的疾病,也因腹痛、排便型態的改變等症狀和「大腸癌」相似,若要判別,可以根據2016年羅馬準則第四版(Rome IV criteria)規範,要定義為大腸激躁症,需符合以下:
1.症狀至少在6個月前開始
2.在過去3個月內平均每周至少1天的反覆性腹痛
並伴有以下兩項或以上的條件:
1.腹痛、脹氣與排便有關,排便後會暫時紓解
2.排便次數改變
3.大便形態改變(硬塊、稀軟便或水便)
但若是出現「排便出血」狀況,還是建議就醫檢查為佳。
有血便就是大腸癌?症狀和腫瘤位置有關
大腸癌的症狀主要會和「腫瘤位置」有關,
腫瘤長在右側:因右側大腸較粗,糞便偏稀,基本上沒有症狀。頂多腫瘤變大可能造成慢性出血、大便顏色比較深(但肉吃得多,也會讓糞便顏色呈現深色)。
腫瘤長在左側:相對右側,糞便較為成形且腸道較窄,此時就可能發現大便變細、大比較多次等腸道習慣的改變。
若沒有以上症狀也不代表沒有問題,因為大腸直腸癌最常見的症狀便是「沒有症狀」所以不可輕忽!
大腸癌竟與「這基因」有關
如同子宮頸癌和「人類乳突病毒(HPV)」,大腸直腸癌也和「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有關聯。
FAP是一種顯性遺傳性基因,家族中標率非常高。絕大多數有此基因突變者,平均40歲左右就會罹患結腸直腸癌。
因此需要及早檢查,一旦發現為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就可能需要將部分或全部大腸、直腸切除。若腸內息肉並不是這麼多時,我們可能會選擇保留直腸,對未來懷孕、性功能、膀胱功能、腸道功能不會和正常人差異太大。
直腸是大腸的最末端,若膀胱小,排便排尿次數都會增加,每次的量不僅會變少,急迫性也會增加。若能保留直腸,對患者的生活品質也會舒適許多。
大腸癌最佳的檢測工具是...
肺癌過去都是靠X光來篩檢,但現在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可以看到更小的病兆,成為治療肺癌非常重要的一環。
但是和肺癌不一樣,從過去到現在,「大腸鏡」都是檢查大腸癌非重要的工具。其他檢查還包括「虛擬大腸鏡」,它利用影像重組的方式,在電腦斷層檢查完後,運用3D影像的電腦斷層達到類似內視鏡影像的效果。
除此之外,雖然糞便潛血檢查也十分常見,但是要留意會有「偽陰性」結果。但是經由糞便潛血檢查出陽性者也無須過度憂心,因50歲~74歲驗出糞便潛血陽性者,再去做更進一步的檢查就發現,可能只有3%是癌症、20%是息肉、80%是其他的問題。
最後提醒,造成癌症可能有許多原因,所以適當的篩檢、正常的生活作息與飲食調控,都是通往健康的不二法門。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林勻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