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住進照護機構? 能否自理生活是關鍵

後青春俱樂部後青春俱樂部 撰文者: 良醫編輯群2024-06-25

台灣面臨少子化、高齡化的雙重問題,若長輩退休後既不想獨居,膝下又無子女奉養,那麼養老機構是個可以考慮的居住選擇。在《老人福利法》重新修訂後,政府已明文規定各類安養機構、養護機構、護理之家的消防安全、人力配置與服務項目,在選擇前需了解相關規定,才能選到最適合自己的機構。

生活無法自理 需護理之家/長照中心照料

其中,如果是生活無法自理,需要鼻胃管、導尿管、氣切管(俗稱三管)照護的長者,或是罹患慢性病、需要長期護理、急病出院後仍需要醫療服務的病患,就需要安置在護理之家。以台北市為例,每個月費用落在4.5至6萬元,外縣市收費可能較為低廉。

長照中心同樣適合生活無法自理的長者,且依需求分為「長照型安養中心」及「養護型安養中心」;「長照型安養中心」主要照護無法自主生活以及有慢性病者的患者,部分長照型長照中心也能像護理之家一樣,能提供三管醫療服務;至於「養護型安養中心」主要收容意識正常,但生活不能自理的長者,且僅限收容兩管(鼻胃管、導尿管)醫療服務的病患的限制,如果家中的長輩需要三管醫療服務,就不適合養護型安養中心。

由於提供的醫療資源不同,「長照型安養中心」平均每月收費4.5至6萬元,「養護型安養中心」平均每月收費則在3.5至4.5萬元之間。

生活可自理 住養老院就好

如果退休之後沒有罹患重大疾病、行動自如、生活具有自理能力,其實入住包括老人安養中心、養老村、老人公寓、共生宅等泛稱的「養老院」即可,這些機構提供餐飲、緊急救援、每周打掃等服務,社區中也多半同為退休人士,具有社交、社會支持等功能,也便於子女陪伴,還是可以享受天倫之樂。

無論是因為生活無法自理,必須住進護理之家或長照中心,還是退休後決定到養老院生活,挑選適合的機構有幾個重點需要考量。首先當然是地理位置,選擇距離家人近的安養機構,親友來探望的頻率自然會增加,讓退休人士除了有社區的支持外,依舊可以感受到親情的溫暖。

其次是安養機構的軟硬體設備,包括設備、公共設施等,這決定了你後半生的生活品質是否有保障;安養機構的醫護人員與服務人員同樣重要,是否能提供貼心的服務與照顧,不是砸大錢就可以買得到的。

最後,畢竟要入住的是退休後的長輩,在選擇安養機構時,最好讓入住者參與決策,自己決定自己想要住的地方,並與家人溝通,一起做出家中每個人都滿意的決定。

後青春俱樂部

後青春俱樂部

查看全部

良醫編輯群

退休生活要幸福快樂,最重要的關鍵就是保持學習的熱誠,「後青春俱樂部」提供退休理財、精彩生活等多元文章資訊,讓學習成為最好的抗老劑!

字級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