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原因、症狀一文看!會不會自己好?一定要手術嗎?
疝氣俗稱「墜腸」或「脫腸」,是指腹腔內的內臟或組織由腹壁的薄弱區域突出。
疝氣是什麼?其好發位置
女生常見這種疝氣!疝氣種類有哪些?
肥胖者注意!疝氣的原因
腫塊、下墜感 疝氣的症狀
疝氣會不會自己好?
疝氣的治療方法
疝氣的預防與生活方式調整
疝氣要看什麼科?
{DS}
腹部凸一包還會痛?疝氣(hernia)是種常見的健康問題,最主要的症狀就是在腹股溝有一膨出的腫塊。一般民眾都會認為疝氣只有男性會發生,其實男女比為9:1,而且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疝氣到底為何會產生?以下將歸納疝氣的原因、症狀及治療。
疝氣是什麼?其好發位置
疝氣俗稱「墜腸」或「脫腸」,是指腹腔內的內臟或組織由腹壁的薄弱區域突出。當人體腹部長期處於壓力狀況,腹腔結構逐漸變薄弱,久而久之就可能造成疝氣。另,年齡增長,肌肉力量變弱的情況下也可能使腹腔壁變薄、彈性變差,疝氣的情形也有可能因此發生。
而疝氣常好發在鼠蹊部上方、肚臍、腹部等位置,該處會有明顯的突出,站立時可看到及感覺,平躺時腹部疝氣突起可能會短暫消失。根據突出的部位不同,還可以分為「腹股溝疝氣(Inguinal Hernia)」、「股疝氣」、「臍疝氣」等。
女生常見這種疝氣!疝氣種類有哪些?
根據突出的部位和病因,疝氣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腹股溝疝氣(Inguinal Hernia):最常見的疝氣類型,通常發生在腹股溝區域,即大腿和腹部交界處。這種疝氣分為兩種類型,直接型腹股溝疝氣和間接型腹股溝疝氣。
直接型腹股溝疝氣(後天型) | 間接型腹股溝疝氣(先天型) | |
易發生族群 | 多發生在長輩 | 多發生於男性、嬰幼兒及青少年 |
成因 | 因咳嗽、慢性便祕等原因,導致腹股溝處的肌肉老化、或變薄,小腸經由此凸出腹壁之外,形成疝氣 | 睪丸下降至陰囊時,因腹膜無閉合完全,若有咳嗽、慢性便祕等因素,就可能使疝氣鼓起變大,造成陰囊腫大、小腸阻塞等等 |
2. 股疝氣(Femoral Hernia):發生在腹股溝下方的股孔部位。這種疝氣在女性中較為常見。股疝氣通常比腹股溝疝更容易引起併發症,因為股孔的空間較小,容易導致腸子被卡住。
3. 臍疝氣(Umbilical Hernia):發生在肚臍周圍。這種疝氣在新生兒、孕婦及肥胖者中較為常見,因為腹部壓力的變化會促使腹腔內的組織突出。
4. 切口疝氣(Incisional Hernia):出現在曾經進行過腹部手術的地方。手術後的疤痕組織可能會導致腹壁的薄弱,從而引起切口疝氣。
5. 橫膈膜疝氣(hiatus hernia,hiatal hernia):也稱為食道裂孔疝氣,指腹腔內器官經由橫膈膜上原本經由食道經過的通道跑到胸腔內。危險因子為年紀大造成裂孔附近肌肉老化鬆弛、長時間腹壓過大或是外傷外力引起。
延伸閱讀:女生也會有「疝氣」?彎腰、咳嗽、提重物「下面痛」,小心是「腹股溝疝氣」!症狀、成因、治療一文看
肥胖者注意!疝氣的原因
不只腹腔壓力大,疝氣的原因其實也分為先天及後天,先天性多發生在男性,成人疝氣多半屬於後天性。
- 先天性因素:有些人天生就有腹壁的薄弱區域,使得疝氣更容易發生。如間接型腹股溝疝氣就是由於腹股溝內的通道發育不完全造成的。
- 後天性因素:腹部壓力增加,任何會增加腹部壓力的情況,如長期咳嗽、便秘、懷孕或肥胖,都可能促使腹腔內的組織突出;年齡,隨著年齡增長,腹壁的彈性和強度可能下降,這使得疝氣的風險增加;手術,曾經進行過腹部手術者,手術後的疤痕組織可能會削弱腹壁,導致切口疝氣的發生。
- 生活習慣: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缺乏運動和不健康的飲食,也可能增加患疝氣的風險。例如,肥胖會增加腹部的壓力,而長時間站立或搬運重物也會對腹壁造成負擔。
腫塊、下墜感 疝氣的症狀
疝氣的症狀根據疝氣的種類和位置會有所不同,但常見的徵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可見或可觸及的腫塊
疝氣通常會在腹部或腹股溝部位出現一個明顯的腫塊或隆起,尤其是在站立、咳嗽或用力時更為明顯。這個腫塊可能會在平躺或休息時縮小或消失,特別是在腹股溝疝氣中最為常見。
2. 疼痛、有異物感
疝氣部位可能會伴隨疼痛或不適,尤其是在用力、咳嗽、搬重物或站立太久時,疼痛感會加劇。
3. 腸胃不適
疝氣主要發生在橫膈膜、腹股溝、肚臍等部位,與腸道相近,當疝氣影響到腸道時,可能會出現腹脹、腹部壓力、便秘或消化不良等腸胃問題。
4. 腹部垂墜感
因疝氣為體內組織突出腹部孔洞,因此鑽出腹壁的部分會向下墜,讓患者的腹部會有些垂墜感。
症狀 | 其他 | |
腹股溝疝氣 | 通常表現為腹股溝區域的腫塊,可能伴有腹部脹氣、疼痛或不適 | 活動時腫塊可能變得更明顯,並且在休息時可能會縮小或消失 |
股疝氣 | 通常在腹股溝下方的股管部位出現腫塊,可能會感覺到壓力或疼痛 | 症狀可能會變得更嚴重,尤其是在長時間站立或搬重物時 |
臍疝氣 | 在腹部的臍部形成明顯的腫塊,尤其在咳嗽或用力時會變得更加明顯 | |
切口疝氣 | 在腹部手術後的疤痕區域出現腫塊,可能伴隨疼痛或不適 | 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更明顯 |
橫隔膜疝氣 | 大部分沒症狀,可能因脫出狀況不嚴重。較為嚴重者可能會有胃食道逆流症狀,如胃酸逆流、吞嚥困難等,其他症狀可能包括胸骨下疼痛、食量變小、噁心、氣喘、肺部發炎等 |
疝氣會不會自己好?
疝氣未治療,其症狀不會改善,但若是易推回、暫時自行消失的疝氣(可回復性疝氣),不會有立即的危險;反之,不會消失、難被推回的疝氣(不可回復性疝氣),就有可能越變越大,造成嵌頓型疝氣(是一種腸阻塞,無迅速推回易致腸壞死,常見在6個月以下嬰幼兒)及腸壞死。
疝氣的治療方法
疝氣的治療方法取決於疝氣的類型、大小、症狀的嚴重程度以及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主要的治療方法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
- 保守治療:對於輕度疝氣,尤其是症狀不明顯的情況,可以透過疝氣帶(利用物理原理,用外力頂住疝氣膨出的地方,避免腸子或網膜卡在疝氣囊)等保守治療來緩解症狀。這只是一種暫時的措施,無法根治疝氣。
- 手術治療:傳統的疝氣手術,是以自身組織的張力縫合手術(Tissue-to-tissue repair),術後可能有傷口疼痛、復原慢且復發率高的風險;無張力疝氣修補手術,以人工網膜進行的無張力式修補(Tension-free mesh repair),術後傷口比較不痛,復原時間比較短,復發率也比較低;微創腹腔鏡手術:術後傷口小,疼痛感也很輕微,恢復正常作習的時間也比傳統手術快。
手術方法有「組織縫合法」、「人工網膜(無張力法)」、「腹腔鏡疝氣修補術」。
手術後的恢復期可能需要幾週時間,患者需要遵循醫生的指示,避免劇烈活動,並保持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以促進康復。
疝氣的預防與生活方式調整
預防疝氣的關鍵在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避免增加腹部壓力。
1. 保持健康體重:避免肥胖和體重劇烈波動,因為這些因素會增加腹部壓力,增加疝氣的風險。
2. 避免長時間站立或重物搬運:長時間站立或搬運重物會增加腹部壓力,應該避免這些行為或採取正確的姿勢來減少壓力。
3. 健康飲食:保持均衡的飲食,避免便秘。高纖維飲食可以促進腸道健康,減少腹部壓力。
4. 定期運動:進行適量的運動可以增強腹部肌肉,從而提供更好的支持,預防疝氣的發生。
5. 及時處理健康問題:對於引起腹部壓力的健康問題,如長期咳嗽或便秘,應及時處理以減少疝氣的風險。
疝氣要看什麼科?
可以前往泌尿科或一般外科諮詢。
參考來源:三軍總醫院、台安醫院、桃園醫院、忠孝泌尿專科醫院、奇美醫院
延伸閱讀
小腹凸不一定是胖,可能是「疝氣」!久站、便秘、常提重物...這13種人都是高危險群
肚臍凸出如乒乓球大、輕輕一壓卻可以壓平...兒科醫師告訴你:什麼是「臍疝氣」
男生防疝氣,女生緩經痛、更年期...印度瑜伽冠軍推薦這樣「坐」,還能拯救坐骨神經痛!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林勻熙